【采访札记】之四:别委屈了孩子
在上篇“采访札记”中,我提到,青少年抑郁症的主题太复杂,我没有能力、也暂时不想触及。但是,仍然是非我所愿,我的第五位采访对象,又是孩子。这真的说明,现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实在太严重了!
昨天(4月18日)一早,我从綦江赶往恩施,在重庆转车。此前几天,有一对来自重庆的夫妻,为女儿的事约我见面。于是我在重庆停留了4个小时,又获知了一个让我内心酸楚的故事。
(一)
先见到孩子的父亲。他...
在上篇“采访札记”中,我提到,青少年抑郁症的主题太复杂,我没有能力、也暂时不想触及。但是,仍然是非我所愿,我的第五位采访对象,又是孩子。这真的说明,现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实在太严重了!
昨天(4月18日)一早,我从綦江赶往恩施,在重庆转车。此前几天,有一对来自重庆的夫妻,为女儿的事约我见面。于是我在重庆停留了4个小时,又获知了一个让我内心酸楚的故事。
(一)
先见到孩子的父亲。他...
上周四,我发出《写一卷书,行万里路》后,好几位读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青少年抑郁问题。
一位读者留言:“我个人有几点想法:1.青少年是患病,很多人自初中就开始患病了;2.中国的教育和家庭教育促成了这一疾病的早发(强烈呼吁这一点);3. 防止发病,正确对待和治疗方面路还很长。”
立刻有一位读者跟帖:“我的发病时期正处于高三,对于青少年(18-26)岁这一段时期从学校走上社会,面临着学业、就业、婚姻...
一早,墨清驾车载我从遵义去桐梓。
选择桐梓,是因为桐梓是墨清的故乡,他曾在此工作五年。墨清是仡佬族人,他认为,精神疾病和个人的历史相关,尤其和心灵史相关;而原生家庭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摆脱。桐梓之行,其实是追溯抑郁成因之旅。
(一)
途中翻越娄山关。山高路险,山色迷蒙。一路上,墨清对我回叙了他和疾病相搏的历程,最后感慨道:“这十几年,我活得这么费劲,可是讲起来,一会也就讲完了...
因为误点,飞机降落遵义时,已是4月14日子夜。砚谷墨清已在机场苦等6个小时了。
墨清是资深患者,2009年起即担任中国最早抗郁自组织“阳光论坛”的管理员,现在遵义某高校给学生做心理咨询。这次我到贵州,主要是为采访他。
遵义市区在机场40公里开外,墨清把我就近拉到新蒲住宿。新蒲是遵义的新区,建了一半,政策变化,停了下来。以前这里是一片农田,现在成了高楼。但光有楼盘没有人,到了夜里,更是冷冷清...
(一)
古语云:人到中年万事休。我却是到了中年,才越来越明白应该干些什么。
我本科中文,硕士新闻。而后媒体生涯29年,东奔西走,沉浮起落,虽一无所成,总算对人生和社会有几分体验。
五年前,一场不宣而至的疾病,引领我进入精神科学的大门。于我而言,这是一片神奇莫测的彼岸彼土。那里有绮丽的风景,有无穷的可能性;复杂深邃,变态无穷;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
我审视自己:对新事物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