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尝试自杀,父母可以做什么?

文 / 萤火(渡过咨询师、辅导员,渡过父母学堂主编)
做危机干预时,通常了解到想自杀孩子的情况后,就会拨打父母的电话。大多数父母听到孩子自杀的消息后会沉默几秒钟,随后从胸腔中长长吐出一口气。我对那一声长长的叹气声印象深刻,像是一把锤子砸到心上,是沉重的闷响。
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无奈和心痛。更复杂一点的情况,家长突然接到来自老师、护士、甚至自杀热线接线员的电话,告知父母,孩子想要自杀,需要父母帮助。...
文 / 萤火(渡过咨询师、辅导员,渡过父母学堂主编)
做危机干预时,通常了解到想自杀孩子的情况后,就会拨打父母的电话。大多数父母听到孩子自杀的消息后会沉默几秒钟,随后从胸腔中长长吐出一口气。我对那一声长长的叹气声印象深刻,像是一把锤子砸到心上,是沉重的闷响。
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无奈和心痛。更复杂一点的情况,家长突然接到来自老师、护士、甚至自杀热线接线员的电话,告知父母,孩子想要自杀,需要父母帮助。...
文 / 佩奇 图 / 张进
一
大约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有一些异样:在路上听到人大笑会恐惧,见到密集的人群会恐惧,和人交谈会恐惧,乘坐交通工具会“心惊肉跳”……渐渐的,我根本不敢出门了。为了逃避出门可能受到的惊吓,我每天只能在家待着。
其实早在2019年,我就有过一些症状。那个时候我大三,由于备战保研,学习压力很大。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个体能消耗比较大的团体实践。深夜我和同学们一起坐大巴车...
文 / 陌上花开
老头子:
窗外是点点灯光,孩子去自习了,年迈的妈妈在卧室听戏,我静静地坐在桌前,给你写一封家书,不知从何说起,又似乎有千言万语……
平常都是电话、微信的联系,如今提起笔来,用这种已经显得古老的方式给你写一封信,恍若回到了25年前初识的日子,1993年的秋季,没有电话、短信、微信,套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一
都说人到中年愿意回首往事,...
文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宇平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冰点周刊,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林美芳退出了所有“鸡娃”的群。她的生活进入另一种规律:每天给隔壁房间的儿子发两次提醒吃药的微信,每两周到医院开一次假条;每3天在案板上切分一次药片,放到带隔断的绿色小药盒里,时间久了,药末弥散在缝隙中。上班途上,地铁上穿校服的孩子偶尔会让她想起,自己是一名高三学生家长。
这是她的秘密:两年前儿子被确诊重度...
文 / 叶溪 图 / 张进
我一直以来是一个乖顺的,按部就班的,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尽力把自己向这个社会需要的,优秀、三好、积极、上进、阳光、努力、成功的青年的方向掰的人,要求自己脚踏实地永远前行。
但我也有一个梦想:多年以后,或许已经是个颤颤巍巍的老奶奶——凭借自己创作的绘本而得了安徒生奖。
一
上学期拼尽全力又浑浑噩噩地过去了,留下未完成的考试和作业之类的烂摊子。
为什么是拼尽全力的一学...
文 / 望平凡
图 / 张进
我今年29岁,曾确诊双相,现在经过治疗,可以正常工作。我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希望一些面临相似困扰的朋友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帮助或者启示。
一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小孩,小的时候大人们都夸赞我“活泼、懂事”,我的学业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但有一件事,给我童年的心底留下一层阴霾。那时我们家翻新房子,爸爸妈妈都起早贪黑地忙这忙那。结果有一次,妈妈做完事后回家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好像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
整天闷闷不乐,
只想呆在屋子里,
呆在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
后来我突然意识到,
这样的我,
好像出现了一些“故障”,
思维迟缓、工作费力、生活宕机。
我试着去专业医院寻求帮助,
幸运的是,
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
我通过
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逐渐开始回归到健康状态,
也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
……
如果你也正在对抗抑郁症,
并...
【前情提要】2022年6月1日,李香枝、徐凯文、姚玉红三位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者,来到南都观察“哀伤与抑郁——关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沙龙,分享他们的一线观察和专业思考,希望我们共同感受和理解所经历的悲伤与恐惧,安抚内心的创伤。本文整理自这次沙龙的记录。
嘉宾(按姓氏首字拼音排列):
李香枝:抑郁互助康复社区“渡过”平台运营总监
徐凯文: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生,大儒心理创始人
姚玉红:同济大学心理健康...
文 / 无名 图 / 张进
一个渡过青年群里普通的双相病人,愿意用文笔给您们描绘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一 我的涅槃
我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
终于走到了这里
曾经挥斥方遒的理想
现在只求小生活健康平安
曾经事事都要据理力争
现在只化为了云淡风清的随便
我是一只无面的野兽
我伤害过许多人
也被许多人伤害过
我曾经以为愤怒和孤独是我内心的养料
我曾经以为我是一个没有爱也不需要爱的人
我曾经憎恨...
文 / 萤火(渡过咨询师、辅导员,渡过父母学堂主编)
仇亲往往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相关,家长在过往生活中对孩子的控制越强,阻碍孩子独立越严重,孩子仇亲就会越猛烈。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不是特定仇视父母。谁阻碍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孩子就会仇视谁,比如学校里仇视老师,仇视权威——这种仇视是其内在发展受阻的冲突表现。
即便是没有生病的孩子也会仇亲,青春期叛逆就是这么来的。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发展自我同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