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抑郁症患者新冠服药指南

文 / 呀呀(渡过陪伴者,精神医学硕士)
最近身边不少人都“夺冠”了,尽管我们谨小慎微还是有可能中招。无论是已经不幸感染的,还是正在囤药的朋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抑郁症患者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Q:我在服用精神类药物,那能同时服用布洛芬或阿司匹林吗?
如果你服用的是SSRI类药物(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慎用布洛芬与阿司匹林,会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不过也不用太过担...
文 / 呀呀(渡过陪伴者,精神医学硕士)
最近身边不少人都“夺冠”了,尽管我们谨小慎微还是有可能中招。无论是已经不幸感染的,还是正在囤药的朋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抑郁症患者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Q:我在服用精神类药物,那能同时服用布洛芬或阿司匹林吗?
如果你服用的是SSRI类药物(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慎用布洛芬与阿司匹林,会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不过也不用太过担...
文、图 / 邓邓
一
2017年9月,怀胎九月的我回到老家的县城上班,我的弟弟也考上了我当年得中学母校,我是开心的。妈妈每天给我做好可口的饭菜,我们一起等待着宝宝的出生,而弟弟住校,周末回来,一家人也算相安无事。
12月,出月子不久的我,接到弟弟班主任的电话,要求家长到学校面谈。我和妈妈抱着孩子一起去了学校,第一次我以学生家长的身份面对老师,心理是慌张的。我们最初的以为是批评,没想到老师直接告诉我们学...
文 / 二甲呱呱(图源:图虫创意)
一
一向沉着冷静的徐老师语速比以往快了很多,语气仍是那般平稳地通知我42床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因我住得近,需要我过去参与抢救。他现在在邻市,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彼时,我刚从澡堂出来,湿漉漉的头发还没来得及擦拭,连绵不绝的水滴沿着发梢,正如我此刻的心情般沉重、下落。来不及细想,我放下澡篮,蹬着拖鞋转身向科室跑去。
寝室到科室只需不到五分钟,短短的路程,心...
原生家庭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是一个双相患者,同时也是高三在读学生。很多人其实不理解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因为我实在是太活泼,太过阳光了。其实,连我自己都不是很懂。
从出生开始,我就跟着外婆,父母亲很少会送我去幼儿园,以至于在我的印象中实在是找不到他们的身影。我的父母亲在我14岁时离异,原因是男方出轨。
在六年级时,我偷摸地看到了父亲跟别的女人的聊天记录,我害怕得不敢说话。也许是为了我不能没有爸爸,母...
文图 / 忘川(17岁)
一
最近几年,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
或者换句话说,我凭什么可以活着。
抑郁的起因,其实也只是大人口中小孩子们打打闹闹罢了同:学那些挖苦讽刺的话就那么刺进心里,从初一维持到初三,有意无意的排挤着我。
那时候不懂这些,压力不懂怎么很好的发泄,也是傻乎乎的乐,和家长的倾诉得到的也只是“那和老师说就行了啊”、“会不会是你的问题”。渐渐地开始试着伤害自己,看着...
文 / 萤火(渡过咨询师、辅导员,渡过父母学堂主编)
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好起来的?
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儿大。再细化一点,是什么事件让孩子打开紧闭了半月有余的卧室门?
是什么事件让孩子愿意配合治疗,主动求助?
是哪一句话让孩子主动提出复学,拿起书本开始学习?
这些改变发生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可能是许多家长和孩子都迫切寻求的答案。
为什么孩子有时不愿意改变
不得不说,改变是一件困难的事。有时候,经过长期...
(窗台的阳光下,我很喜欢的一个小布偶)
文、图 / 小郑子
一
抑郁是一个很漫长、很自然的过程。
就像人饿了需要吃饭,渴了需要喝水,精神匮乏受伤就需要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安慰,长时间的内向敏感压抑让心理情绪没有一个合理宣泄的出口,精神上心理上的折磨日渐摧毁我这副皮囊,抑郁随之而来。
如果用我的什么经历来形容与抑郁对抗的过程,那就是晕车:头晕、呕吐加上不断抽搐的胃,以至于长途乘车成为了我最害怕的事...
文 / 端午(23岁) 图 / 张进
“作为新上线的倾听者,写一点什么吧?”
那是渡过的一位老师的消息,收到消息,我一愣。犹记去年失眠时,带着满满的情绪和不甘,写下那些带着情绪和些许悲壮的文字(点击阅读原文),让如今的我再一次陷入了回忆里。
真快呀,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一
去年今日,我坐在狭窄的出租屋里,一气呵成,悉数自己将近二十年来的经历,虽说文字和笔触相对平静,但那些爆发的情绪也如同暗涌的波浪时...
文、图 / 无续(22岁,图为休假时去打卡的网红咖啡馆,远处的是天山)
暂且把先这些经历称做故事吧,故事有点长,但如果您有耐心读下去,我将不胜感激。
一 抑路伊始
2017年上大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抑郁这个词,也不知道它代表了什么,只是高三开始,“精神病”这三个字被扣在了我的身上。
我也知道原因,正常人谁会时不时找点东西把自己手腕割的血肉模糊,谁会执着一定要吃食堂最便宜的饭菜,买不到就饿着,起来就像个...
文 / 罗琪来源: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ID: hongshulin38295867)
一 过于追求定感会带来什么问题?
所谓“确定感”,本质上是一种情绪的状态,而不是理智状态,大脑需要排除掉很多“干扰”信息来制造出确定感。原本在情绪化状态下,判断错误的可能性已经很高,进一步排除更多的信息,判断错误的风险就会变得更高。换而言之,如果我们对某事的感觉越确定,即使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判断“错误”,也极有可能是在过度简化(...
文 / 萤火(渡过咨询师、辅导员,渡过父母学堂主编)
孩子抑郁后大多出现厌学、沉迷游戏、不愿运动等状况,家长一方面觉得这些行为不利于孩子恢复和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说重了就伤害孩子。
每当家长小心翼翼跟孩子提出建议时,孩子会直接拒绝;或者家长压制心中的焦虑想跟孩子好好谈谈时,孩子就冲家长火力全开,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其实,批评是一种艺术,说坏话也需要技巧。今天就来教教大家如何说孩子的坏话,不会让...
文图 / 山竹
2020年疫情来袭,在那段漫长无聊的日子,我们家领养了一只猫咪,家庭成员多了一个,我们的家庭系统也发生了改变。
儿子说:“妈,你没有从猫身上学到点什么吗?!”
他的意思是在告诉我——你无法强迫一只猫做什么,只能顺应它的天性,给它所需要的;你也只能观察它如何探索并熟悉我们家的新环境,并慢慢亲近它。儿子的潜台词其实就是:不要干涉我哦!
生活中,大人常常被小孩打动;孩子与小动物也能够互相打动;...
人们常以为小孩子在温室中被呵护与关爱,没有接受过社会的“毒打”,自然应当天真无邪,快乐无忧。然而近年来情绪障碍低龄化趋势越加明显,被诊断抑郁、焦虑、强迫、双相的儿童青少年也成倍增长。
青少年们的痛苦经历应当警示了成年人们:青少年的世界也并非一帆风顺,青少年世界之中也蕴含危机。
心理学家霍尼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中这样写道:“他正生活在两个世界中——隐秘的私生活与公开的生活。这两种生活是无法协调的,...
文 / 柒
图 / 张进
今年的寒潮似乎来得比往年早,这两天,阵阵北风横跨无数山河,把凛冽的秋意带到了大江南北,据说有的地方冷得仿佛初冬。
我15岁出现焦虑症状,后确诊抑郁,至今已有18年病史,期间一直未得彻底痊愈,每到秋冬季节症状尤其明显。到每年11月中旬前后,老家开始下雪的时候,我的失眠就越来越严重,要依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不知全国各地的病友们,是否也遭遇着相似的困扰。
这是一篇并未写完的文章,之...
图 / pexels
【前情提要】2022年6月1日,李香枝、徐凯文、姚玉红三位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者,来到南都观察“哀伤与抑郁——关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沙龙,分享他们的一线观察和专业思考,希望我们共同感受和理解所经历的悲伤与恐惧,安抚内心的创伤。本文整理自这次沙龙的记录。
嘉宾(按姓氏首字拼音排列):
李香枝:抑郁互助康复社区“渡过”平台运营总监
徐凯文: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生,大儒心理创始人
姚玉红:同...
文 / 萤火(渡过咨询师、辅导员,渡过父母学堂主编)
做危机干预时,通常了解到想自杀孩子的情况后,就会拨打父母的电话。大多数父母听到孩子自杀的消息后会沉默几秒钟,随后从胸腔中长长吐出一口气。我对那一声长长的叹气声印象深刻,像是一把锤子砸到心上,是沉重的闷响。
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无奈和心痛。更复杂一点的情况,家长突然接到来自老师、护士、甚至自杀热线接线员的电话,告知父母,孩子想要自杀,需要父母帮助。...
文 / 佩奇 图 / 张进
一
大约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有一些异样:在路上听到人大笑会恐惧,见到密集的人群会恐惧,和人交谈会恐惧,乘坐交通工具会“心惊肉跳”……渐渐的,我根本不敢出门了。为了逃避出门可能受到的惊吓,我每天只能在家待着。
其实早在2019年,我就有过一些症状。那个时候我大三,由于备战保研,学习压力很大。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个体能消耗比较大的团体实践。深夜我和同学们一起坐大巴车...
文 / 陌上花开
老头子:
窗外是点点灯光,孩子去自习了,年迈的妈妈在卧室听戏,我静静地坐在桌前,给你写一封家书,不知从何说起,又似乎有千言万语……
平常都是电话、微信的联系,如今提起笔来,用这种已经显得古老的方式给你写一封信,恍若回到了25年前初识的日子,1993年的秋季,没有电话、短信、微信,套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一
都说人到中年愿意回首往事,...
文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宇平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冰点周刊,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林美芳退出了所有“鸡娃”的群。她的生活进入另一种规律:每天给隔壁房间的儿子发两次提醒吃药的微信,每两周到医院开一次假条;每3天在案板上切分一次药片,放到带隔断的绿色小药盒里,时间久了,药末弥散在缝隙中。上班途上,地铁上穿校服的孩子偶尔会让她想起,自己是一名高三学生家长。
这是她的秘密:两年前儿子被确诊重度...
文 / 叶溪 图 / 张进
我一直以来是一个乖顺的,按部就班的,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尽力把自己向这个社会需要的,优秀、三好、积极、上进、阳光、努力、成功的青年的方向掰的人,要求自己脚踏实地永远前行。
但我也有一个梦想:多年以后,或许已经是个颤颤巍巍的老奶奶——凭借自己创作的绘本而得了安徒生奖。
一
上学期拼尽全力又浑浑噩噩地过去了,留下未完成的考试和作业之类的烂摊子。
为什么是拼尽全力的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