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820日至23日,我赴河北围场和内蒙古赤峰,探访国际扶贫组织“小母牛”的项目点。途经喀喇沁旗美林村,在那住了一夜。

天亮后起床,刚过5点,离出发还有2个多小时,就走出住地,想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

.

 

 

此地属高寒山区,山高林密,雾气缭绕。没走多久,公路边伸展出一条小路,通往幽深的山谷,我信步走了进去。

了一个小弯,是一面缓坡,远远看到一个黑点闪着亮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一辆摩托车。

 

 

我很好奇:这么早,谁会骑着摩托,到这个人迹罕至的所在呢?

又走不远,空气中闻到牛粪的气味;同时在半山腰上看到用树木枝条围成的围栏。显然,这是一个露天牛圈。

 

 

再翻过一面坡,居高临下看到一个山凹,十几头牛在那里吃草。有一个人坐在山坡上,在干吃方便面。

 

 

 

底揭开了:是一个牧牛人,一大早,就赶着牛来放牧了。

他看到我,也很意外,匆匆忙忙站起身就走。我紧追他几步,解释了我的来历,他这才放下心来。

 

 

在这个小山凹里,两个萍水相逢的人聊了起来。

 .

家住2公里开外的山村,今年35岁。全家5口人,有老母亲、老婆,还有2个孩子。大的9岁,小的4岁。他以放牧为生,每天早上4点多钟,就得起床,把牛赶进山吃草。

 

 

我问他日子过得怎么样。他说,去年全家毛收入11万元,主要来自养牛,把牛卖给上门收牛的浙江人;种地不划算,地少,都是山坡地,一年下来,只能打一点口粮。老婆平常在家带孩子,每年7月到9月,会到山里采蘑菇,一天能挣100多元。再加上平时也打点零工,比如帮人捡个土豆什么的,一年也能挣1万多元。日子过得不好不坏。

我问他,放牧竞争激烈吗?他说,美林村有500多户,他所在的十组20多户,就他一家放牧。其他人家多半在外面打工,因为放牧辛苦,村里人受不了这苦,嫌累。比如,牛比人重要,“就是过年,你也得先顾牛再过年。”

养牛还脏。牛就养在院子里。他家院子有一亩地,5间砖瓦房,养了十几头牛,很味,邻居都嫌弃。

 

 

说话间,他看到一头牛乱跑,便用手中自制的铲子,铲起一块小石头,准确地打在牛的附近。

.

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打过工?他答:早先出去过,在陕北榆林电厂做小工。一年统共只挣3万,不划算,又想家,就回来了。最近9年再也没出去过。

他说,他不怕吃苦,就是想家。初中毕业后,在外地上职业高中,学的是图纸设计。可是因为想家,“想得眼睛都睁不开”,就辍学回家了,“没出息,宁可在家放牛。”

 

 

说到将来,他愁眉苦脸。这里虽在深山,却也遭遇征地和拆迁。因为政府想发展旅游业,要砍掉牧业。今年本来打算封山,后来山民上访,就没封,“谁知道明年会怎么样?”

说起征地的事情,说着说着,憨厚的他火气上来了。他说,集体山林好多贱卖给个人,谁有钱都可以买,买了还可以办林权证转移。他卖过家里的2亩山林,2万元一亩,现在值5万。“被坑了,再不卖了。”

“那么谁得好处呢?”我问:

他说,上上下下,各级都得好处。比如,村这一级,村支书能赚地界的钱。

“地界的钱?”我不明白。

他解释说,本来各家各户的地是零散的,有田埂。卖的时候,集中在一起卖,田间地头的散地集中在一起,增加的面积就归村干部了。

 

他说起最让他气愤的一件事:曾经政府号称要建小学,无偿征了地。后来,小学不建了,地又不退回来,派了别的用场。村民们阻止施工,警察就来打人、抓人。

这个在全国各地城乡结合部屡见不鲜的故事,在这样一个偏僻的高寒山村也发生了,怎么不让淳朴憨厚的他气愤呢!

我问他,小学不建了,学生上学怎么办?他说,农村撤点并校后,两个孩子只能到7公里之外的镇上上小学。小小年纪就得住校,成绩不好,村里很少有孩子能考出去。

“有什么法子,农民就过农民的日子。”他一脸认命的样子。

 

 

聊了半个多小时,该回去了。我和他挥手告别;看着他赶着牛,消失在山谷深处。(完)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