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央电视台新闻台12月12日晚9点半播出。此文在网上获得,略有差缺

 .

【画外音】 20151011日,北京某图书大厦,媒体人张进就他的新作《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举行读者见面会。这本书以张进患抑郁症并最终治愈的经历,结合他作为资深媒体人对患者和医生的采访和思考写作而成,他的目的就是要向大众科普抑郁症知识。

.

    张进,资深媒体人。从业二十多年,对新闻事件反应敏捷,做事雷厉风行,一度在圈内有“快刀”之称。

  但四年前,张进突然觉得自己不会工作了,哪怕日常的简单工作,对他来说都变得举步维艰。

    当时,正值20123月份两会,单位最忙的期间,但连续的失眠,让张进的身体几近崩溃,无奈之下,张进离开工作岗位,彻底休假。可休假后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几至整夜无眠。

    最初,张进并不知道自己跟抑郁症扯上了关系,直到工作能力丧失到一定程度,他发觉自己就是连简单的编稿都编得很困难,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生了某种情况。

    后来,有朋友提醒张进会不会是抑郁症,病休两周后的张进来到了北京安定医院。这是张进第一次走进这家以精神病和精神卫生专业著称的医院。经过诊断,张进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或者思维、行动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抑郁症是单纯的心理疾病,但现代医学证明,抑郁症同时伴随有生理上的问题,即脑细胞用以传递信息的媒介——神经递质失去平衡,由于这种介质的失衡,人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等各种感情和意志的传导通道受阻,患者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或者木讷的状态。

 

    记者:现在您能跟我说,您是因为什么原因?

    张进:我不知道。

    记者:工作和生活上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和沮丧的事情吗?

    张进: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在我的一生当中,我干新闻已经快三十年了,经历过多少的事情?

    记者:为什么这三十年都能顺路渡过而……

    张进:你问是不是压力造成的?我只能说我不知道。当然这也没有意义,无论好还是不好,它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接受它就行了。

 

    【画外音】 医生给张进开了三种药,由于药品的镇定作用和催眠作用,刚开始张进的睡眠稍有改善,但情绪、思维和行动力依然如故。到了后来,随着对药品产生耐受性,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

 

    记者:那个时候家庭的亲情对你来说还有用吗?

    张进:当然。

    记者:您认为家里人应该怎么做?

    张进:管比不管好,哪怕是错误的关心,也比把你堕入一个冷落的状态要好.但是我们需要的是更加科学的关心,比如说那时我希望我一个人待着,默默地坚持,度过那段艰难岁月。但是你拼命过来打扰我,逼着我去散步,逼着我去见客人,逼着我去参加活动,这其实还是给患者本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记者:那怎么样才算是懂得关心,怎么样关心才对?

    张进:陪伴,如果需要你出现,如果不需要不要喋喋不休,在旁边不断的做思想工作:你为什么想不开,你怎么回事,到底什么事情让你痛苦,你振作一点不就行了吗?生活这么美好,世界这么美好,你何必这样呢?这句话讲的让患者觉得心里挺难受的,他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因为你高兴不高兴,并不是决定于你内心的想法,而决定于大脑的神经递质的分泌。这些东西是你自己无从控制的。

    记者:说你别想了,你想那么多不对,这些话都一点用没有是吗?

    张进:一点用没有。当我听到的时候我只能苦笑,我连和他争辩的力气都没有。没法争辩。

  

    【画外音】 后来,张进看到美国作家安德鲁·所罗门在《忧郁》一书中,描写他自己的病况,这让张进感同身受。

    安德鲁·所罗门这样写道:“我还记得,那时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为太害怕而无法起来洗澡,但同时,心里又知道洗澡其实没什么可害怕的。我在心里复述着一连串动作:起身然后把脚放到地上,站起来,走到浴室,打开浴室门,走到浴缸旁边,打开水笼头,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体,冲洗干净,站出来,擦干,走回床边。十二个步骤,对我来说就像经历耶稣的艰险历程一样困难。我用全身的力气坐起来,转身,把脚放到地上,但是之后觉得万念俱灰,害怕得又转过身躺回床上,但脚却还在地上。然后我又开始哭泣,不仅因为我没办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而且还因为这样让我觉得自己愚蠢无比。”

   

    【画外音】 在无助和绝望中,时间到了20126月上旬,经医生诊断,张进已经从中度抑郁恶化成为重度抑郁。医生要求张进住院治疗,并接受电击疗法。惶恐无措中,张进接受一个朋友的建议,决定更换医生更改用药。这一次,他找到了安定医院的医生姜涛。

 

    姜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他当时就是脸色不好,特别的晦暗,而且特别瘦,有气无力的,觉得这个整个脑子就已经完全迟钝了,就像一个机器突然不运转了,卡壳了那种感觉。他最重的时候,是要自杀的。

    记者:您当时怎么说的?

    姜涛:我当时就是叮嘱他再试一试,一定要完成这十四五天的观察,因为抗抑郁药起效至少14天以后,所以他就一直在坚持。

   

【画外音】 这些天成为张进有生以来最痛苦的时期。同时服用这么多种药,药的正作用没有产生,副作用却一个不落地出现了。“那一段时间,内心充满了绝望,不知道哪一天是终点。”

 

    张进:就是如果说一个患者他没有想过自杀的话,他很可能未必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抑郁症,如果没有理智的话,不知道多少人自杀了。我说过,自杀的意念是有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杀的意念,我当时有这个意念,但是所做的就是不让自己有这个条件,看到有高的窗口就离它远一点,用理智来帮助自己。其他的能做到的就是坚持。

   

    【画外音】 但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绝对不算低,著名影星张国荣、著名作家海明威、三毛,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等都因抑郁症而自杀,因此抑郁症被冠以“世界第一号心理疾病杀手”。

    张进是幸运的,当吃药吃到第18天时,2012719日,张进觉得药开始见效了。 渐渐地,他可以集中注意力看电脑,可以看书。明显感到自己头脑清醒,思考问题有了系统性,做事有主动性。也不怕见人、接电话、回信息了。在街上看到过去喜欢吃的东西,很自然产生了食欲;见到同事和朋友,也有了久违的亲切感。

 

    张进:就像一阵狂风哗啦一下吹散了乌云。

   

    【画外音】 我国抑郁症患者就医率仅10%据统计,中国抑郁症患者中就医的只有10%,这10%中又只有20%曾接受系统治疗。

    至于为什么张进服药半年无效,而更换用药18天之后取得效果。姜涛医生解释,那是因为张进患的是更为复杂的双向情感障碍重度抑郁,也就是更为复杂的一种抑郁症。

    简单来说,一位双向抑郁症患者在中国能得到治疗并痊愈的概率很低,而张进就是这些幸运儿中的一个。

   

    【画外音】 临床治愈后,获得新生的张进对抑郁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从自己服过的药开始入手,把自己服用过的11种药的毒理药理、化学结构以及不良反应研究了个遍,并阅读了大量病例增加感性认识,又找来大专院校的精神科教材,系统进行学习。他还会在周六姜涛坐诊这一天,赶到姜涛的诊室,旁听姜涛给患者看病,一直坚持了半年时间。

    在他的观察里,抑郁症并非有些人理解的城里人或是社会精英才有的“富贵病”,多个专科医院的接诊记录表明,前来就诊的农村居民占一半以上。

 

    记者:那您写书,包括不断在做各种演讲,在为他们发声,也是为了让社会多关心一点他们,多看到他们的存在,是吗?

    张进:对。如果概括起来简单几句话吧。简单一句话吧:就是改变社会的认知扭曲。改变全社会对于抑郁症的认知扭曲。

    记者:扭曲?

    张进:扭曲。比如说最简单认为抑郁症是一个心病,是想不开。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记者:它就像我们各种疾病一样。

    张进:对。

    记者:感冒发烧一样,他是需要吃药的。

    张进:一个人得了感冒他会不好意思承认吗?不会啊。但是为什么抑郁症会呢?就是因为大家认为抑郁症是一个心病,是因为你想不开。

    记者:是因为你心眼儿小。

    张进:对,就是要改变这个误区。我知道,到目前为止不会有人这么认为我是这样的。因为我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做到这个。我现在想用我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是如此。

   

    【画外音】 20159月,以过去三年所写的和抑郁症有关的文章为基础,张进的新书《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正式上架,接受患者的咨询,为他们提供帮助。

 

    记者:您觉得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们最难克服的问题其实是什么?

    张进:那就是我刚才讲的就是信心。信心从哪里来?就是要懂科学,先要懂科学吧。先从相信科学做起。

    记者:怎么帮他们治好的病呢?

    张进:我现在经常向来找我求助的患者,讲几个方面的事情,这几乎是普遍适用的:

    第一个,保证不自杀;第二条,坚持吃药,一粒都不要少,听从医生的嘱咐;第三条,尽可能多吃一口饭,来抵抗副作用;第四条,尽可能,只要你的身体允许,你多走一步路,多做点运动,通过运动来使自己的机能配合药发挥作用;第五条,我说你把自己每天的身体的状况,记载下来,提供给医生,让医生一目了然。

    记者:你做到了几条?

    张进:全部做到了。(完)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