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
我致力于抑郁症研究以来,陆陆续续帮过很多人。要问有没有人帮过我?当然有!最早一个,当是小橙子,只是她自己未必知道,她的发自本心之举,会给素不相识的人带来温暖和勇气,而这正是最有价值的。
 
记得很清楚,那是2012年7月19日。在熬过艰难的七个月后,我的药物治疗突然见效,大脑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头脑清爽了,可以阅读了。我拿出电脑,发现盖子上积满了厚厚一层灰尘——我已经有半年时间不碰电脑了。
 
当时有强烈的好奇心,想搞清楚自己得的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会突然见效。一天,我在网上搜“抑郁症”,在“阳光论坛”发现了一个帖子,题为《2007年首发,反复发作数次的顽固性抑郁症》。
 
文章很长,详细记叙了作者患双相情感障碍多年数次发作的经历。笔调客观、冷静、理性,感觉不是在写自己,而是在用手术刀解剖另一个病例。其时,我刚刚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看到这篇文章,如获至宝,逐字逐句阅读,学到了很多知识,解决了很多困惑;并活学活用,用以指导自己的治疗。
 
我由此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小橙子。
 
后来,不记得通过什么途径,我和小橙子建立了联系。我们时常交流,更多时候是我向她请教。一天,正上班,我接到她的电话,刚刚接通,她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原来,她复发了。我无话可说,只是默默听着她的哭诉。哭完之后,她说好了一点。此后,我们真的成了朋友。
 
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我和小橙子的交集是从我读到她的帖子开始的。没想到,就在不久前,我检索到我在“阳光论坛”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我患双相情感障碍和治疗用药的过程》(2012年8月28日),在文后看到一段留言,写着:
 
“我看到了关于您的帖子,可见,这病真是不分阶层,不分职业,都可能会得。我也是个名校研究生,现在什么都不缺,照样患病,别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看你用了这么多药,熬过来了,恭喜!我是反复发作患者,之前都是擅自停药的,现在愈发难治。千万不要重蹈我的覆辙了,坚持服药,加油!”
 
再往下看,我注意到留言者的名字:zxcxczhang——不是别人,正是小橙子!
 
我百感交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竟会如此奇妙。
 
(二)
 
从那之后,我们互相关注彼此的情况。五年过去了,我持续稳定;她却没有那么运气,继续处在循环发作状态。原因,大概和她发病早,又未能及时治疗有关。
 
她从小性格内向、柔弱,好胜心强。首次发病在2007年,表现为抑郁相。那时,大多数人都缺乏精神健康知识,在经历了最初的茫然和慌乱后,她懵懵懂懂走进精神专科医院,无可避免地被误诊为抑郁症,由此开启了11年抗郁历程。
 
起初,服药很快见效,但迅速转相(由抑郁相转为躁狂相)。从未有过的体验让她新奇而兴奋,她以为自己病好了,轻率停药,没多久即复发。随后,再服药、再好转、再复发,多次循环,且间隔越来越短。
 
误诊两年后,医生终于确诊她为双相2型——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据欧美国家统计,双相患者从首次发病到确诊,平均需要8年。
 
自2009年起,她采用情绪稳定剂规范治疗,渐趋稳定。好景不长,2011年,为了备孕,她自行减药,再次复发,不得已又重新服药。
 
其后至今,她再也不敢断药,但情况愈发复杂,波动频繁,不能长时间稳定。总起来算,11年间,她发作8次,病情逐渐慢性、迁延化。近两年甚至带药复发,饱受折磨,苦不堪言。
 
尽管如此,她仍是积极向上的,而且乐于助人。第一次和她见面,我就领略了她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那次,我在上海的一个朋友首发抑郁,惊慌失措,拒绝治疗。情急之下,我前往看望。因我经验尚不够丰富,我请她陪我同去。到了朋友家,她三言两语,解释了病情,分析了原因,立刻获得了朋友的信任。记得她手绘了一张“状态曲线图”,让我大开眼界。
 
大意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坐标轴用来记录自己用药的效果。以时间为横轴,以情绪为纵轴,每天给自己的状态打一个分数,从-5分到5分,每个分数有一定的描述;然后把自己每天的状态分数,标注在横轴上方或下方不同的位置上,再把各个标注点连起来,一张情绪曲线图就绘成了。
 
这个图表特别适合监控双相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药物和状态之间的联系。她说,有时候度日如年,过于主观地判断当下状态,感觉时间漫长,那时看看前期状态和用药天数,发现还不到起效时间或者中途其实游过好转,就会心中有数,增加坚持下去的信心。
 
这个图表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后来我为患者提供咨询时,多次使用这个图表。
 
(三)
 
2017年7月,为了写作本书,我专门到上海,正式采访她。
 
我们约在一个饭店见面。多年未见,相逢如故。未及寒暄,她就和我谈起业务来。
 
我是从南京去上海的。在南京我采访了喻东山医生,获赠喻医生的两本书,一本是《精神病症状学》,一本是《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她看到后,立刻把《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拿在手里翻阅,告诉我,她这些年一直在研究用药,要求我把这本书转送她,我只好割爱。
 
我这才知道,这两年,她在用药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颇有心得。这不奇怪,患病11年来,她用过的药不下20种。既“以身试药”,感同身受,再加以研究,自然会在用药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
 
她还告诉我,最近两年,因为找她的人很多,她建了一个微信群帮助病友们;一些特别好的朋友,她甚至敢帮人家调药。后来我也进了她这个微信群,方得知她在江湖上,已有“橙药师”之称。
 
那天的采访,几乎没再谈个人经历(好在我已经都了解了),更多是对用药的讨论,尤其集中于双相。摘录她的一些观点如下:
 
“抑郁症有时候虽然也能自愈,但发病机理太神秘,看不见摸不着,无从把握。或许前几次治疗时,我有过很好的彻底治愈的机会,但由于缺乏对个病的认识,还有正常人普遍的不愿吃药的心理,让悲剧一再重演。我也听说过服药几年后停药仍旧复发的病友,可见这个病的确是慢性病,服药不容忽视,反复发作或者没有确切外因的内源性抑郁症患者,一定不要匆忙停药。”
 
“为什么说这些年双相这么多?我觉得躁和郁在神经系统中很有可能是不分家的,放电异常的机理相似,只是作用方向不同,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情感障碍,是大脑中同一个部位主宰调控的。”
 
 “双相表现形式个体差异非常大,有的人的躁相未必体现为情绪高涨,很可能表现出焦虑、激越、暴躁甚至各种躯体症状;躁郁程度、周期也都因人而异,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和判断。即便没有出现过明显的躁,如果发病年龄小、产后抑郁、反复发作、发病季节性强,也都是判断双相的重要依据。”
 
“抑郁剂能够逆转一个方向,但很难控制住不往另一个方向发展,同时也是一个权宜之计,并不能真正解决那部分大脑功能的紊乱,可能稳定剂是一个更加对症甚至治本的方案。”
 
“单用抗抑郁药物时间久了,可能病情越来越复杂,导致发病间隔越来越短,不易治疗,还容易使得抑郁症状慢性迁延化。我每次复发都是减药或者停药所致,没有双相明显的周期性循环,但我出现过轻躁,且抑郁频繁发作,服稳定剂期间一年半未发作,同时稳定剂减量后复发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倾向于用医生推荐的抑郁剂+稳定剂的方案治疗。”
 
“即使不纠结单相双相,稳定剂也是一个最好的方案,可以最大程度防止复发,这是无数案例证实过的。内源性患者偏向生理病变,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不稳定,造成异常电信号等,更容易出现双相症状。建议复发次数多的病友,以及内源性抑郁症患者,都可以考虑稳定剂方案。就算解释不清机理,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有人说我们是被药物绑架了,实在不能苟同。药物只是帮助我们修复大脑,恢复正常的生活。患者因功能障碍,大脑无法获取一定浓度的神经递质,只好依靠药物,这和吸毒有着本质区别。且不说副作用极小,即使对身体有那么一点损伤,为了摆脱行尸走肉度日如年的煎熬,我认为付出这点代价是完全值得的。”
 
(四)
 
当本书进入写作阶段后,小橙子又一次处于波动状态。这篇文章,是她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对此,我无能为力,甚至连安慰和鼓励都是多余。我知道,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注视。我相信她能感受到我注视的目光。
 
好在小橙子已经接受和适应这一切。她曾对我说:“不得不承认,这一辈子,我这个身体,只能做最简单的事情,照顾好自己。十几年来,我的病情日渐复杂,每次复发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这个病已经深深融入我的体内,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小橙子承认,从小对自己的高要求,可能是发病的一个诱因。而现在,接纳现状之后,人生价值在哪里呢?
 
对这个问题,她回答:“在我曾经梦想的舞台上,我早已经丧失了成为主角的机会;可是我知道,喧闹主流的舞台从来都不缺演员,而我这11年甚至未来几十年的经验和知识,却能帮助到那些正在倍受折磨的小众群体。也许这就是上天赋予我的人生意义。”   
 
我问:“当你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的时候,你相信什么?”
 
她回答:“这个问题一般迟暮之年才有资格回答吧,但是我现在就有足够的底气回答:我相信命,也相信个人选择。命运是很难违背的,但是面对命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放弃,有人选择面对它,和它博弈。现在和将来,我和命运也在下一盘大局。每走出一步,我永远不可能知道它会怎样回应你,而且也不能够悔棋,我能做的就是走好每一步。”
 
眼下,她仍然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力,摸索合适的药物组合,坚持治疗,永不言弃。
 
小橙子能不能彻底好起来?
 
能。
 
一定能!
 
…… ……
 
附:《渡过3》目录
 
自序:召唤的声音 
 
上篇:溯源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与命运和解,与真实相遇
 
(一)乡关
 
(二)“救世主”归来
 
(三)丢失的母亲
 
(四)内心之旅
 
中篇:蝉蜕
 
在绝望中改变,在改变中重生
 
过去与现在,划下一道分水岭
 
(一)复活 
 
(二)青春对抗
 
(三)上海屋檐下
 
(四)永不言弃 
 
下篇:尘世
 
因为痛过,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一)三十年的承诺
 
(二)像野草一样活着
 
(三)无惧病耻
 
(四)第二次成长
 
 
后记:致意曾经努力的你
 
《渡过3:治愈的力量》作者签名版,可在“渡过”服务平台购买。扫码可进入“渡过”服务平台。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