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张进/文
 
各位来宾,网上观看直播的朋友们,大家好。
 
这次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们绿丝带公益讲堂的主题是“打开心灵,让爱同行”,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来分享我的抗郁经历。
 
我是2011年下半年患病的,一度非常严重,后来通过综合、全面、规范的治疗,恢复得非常好。现在总结,有以下体会:
 
首先,要打消病耻感,勇敢面对现实,积极求治。
 
和很多人一样,我刚开始患病时,出于病耻感,不敢去医院看病,不愿意吃药。后来病情逐渐发展,最严重的时候处于亚木僵状态,整个人都是呆滞的,每天躺着,什么都做不了,无论旅行散心,还是运动锻炼,或是做心理咨询,都无从谈起。最后是靠药物治疗,把我从重度抑郁中拉出来,为日后的心灵成长、运动以及社会康复等,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之所以要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人对药物治疗有各种疑虑。甚至觉得,吃药就说明有病,就成了病人。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解。抑郁是一个客观现实,药物是帮我们摆脱抑郁的,是生病才需要吃药,而不是吃药就说明有病。
 
还有人担心药物有副作用,会形成药物依赖,等等。这个问题要现实看待。
 
药物确实有副作用,但其发生概率并不很高。何况现在科学越来越进步,抗抑郁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第五代,副作用越来越小。即使有一些副作用,也可以逐渐适应。和抑郁带来的痛苦相比,对于副作用,应该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且绝大多数抗抑郁药物没有依赖性,我们吃药,是需要药物的帮助,而不是药物会上瘾。
 
其次,要学习精神健康知识,了解抑郁症,从而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综合疗愈方式。
 
抑郁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病因不明,环节众多,和患者所处环境以及个人特性密切相关。鉴于此,应对抑郁症,认知是基础。很多人都是糊里糊涂得了病,却不会糊里糊涂好起来。如果不了解疾病,不了解自己,就算侥幸好起来,将来遇到刺激情况,也可能复发。
 
我刚患病时,猝不及防,茫然无知,痛苦而绝望。病情改善后,出于对疾病的好奇,也出于责任心,我开始研究抑郁症,想搞清楚折磨了我一年之久的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并要把我的心得告知同病者,让他们少走弯路。这些年,我一共写了四本书,创办了渡过平台,这个过程让我加深了对抑郁的理解,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疗愈方法,走上了自渡渡人的道路。
 
第三,光吃药不够,还要做心理咨询。鉴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很困难,我的经验是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实现自我心理成长。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看书学习,另一方面要采取行动,努力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对他人有益的事情。
 
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比如运动、写作、摄影,这些更多是出于个人兴趣;更有意义的,是创办了渡过的事业,这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康复。
 
渡过的事业,是从科普开始的。后来,聚的人越来越多,渡过社群应运而生,并裂变式发展。到目前,渡过已经发展到130多个社群,包括家长群、青少年群、心理专区、药物专区、运动版块、学生版块及兴趣版块,还建立了各地同城会,覆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南京、天津、苏州、江西、福建等29个省市区,社群人员大约有5万人。
 
渡过社群让患者和家属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大家在这里找到同类,抱团取暖,不再孤单。这是一个避风港,是一个休憩所,是一个充电站。
 
再往后,到了2018年,应渡过群友的要求,我们开始探索抑郁解决方案。在分析了中国当前精神卫生状况和我们的特点后,我们认识到,渡过应该做的事情,是按照现代医疗模式,在现有医院诊疗系统和心理咨询系统之外,创建第三系统——社会支持系统。
 
为此,我们开创了“陪伴者计划”,即发掘、整合、赋能成千上万康复者,使之成为陪伴者,从社会支持层面入手,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全程服务。到目前为止,渡过已经培养了100多名陪伴者,帮助数千名患者解决了他们的切身难题,并且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渡过在社会支持领域深耕细作,陆续推出陪伴服务、心理咨询、渡过诊所、线下训练营、线上成长营、同伴支持计划、同城服务中心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用内容。
 
2020年底,渡过还在杭州富春山麓,破土动工了一个占地20多亩、集学习、疗愈、就业、成长为一体的康复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开业。作为渡过各种探索的集大成者,渡过将在杭州基地实践完全、实用、个性化、有温度的疗愈模式,助力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六年来,以“陪伴者计划”为旗帜,渡过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疗愈模式,我将其概括为“生态疗愈”——鉴于精神障碍的复杂性,单个人的能量和耐心总是有限的,这就要建立一个生态环境,去除病耻感,形成能量场,涵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治疗,创造人与外界的连接,让情绪流动起来,从而获得自我疗愈、相互疗愈。
 
这里,我还想特别说一下渡过在青少年精神健康疗愈方面的努力。2018年底,应渡过十几个家长社群的殷切期待,渡过把业务重点转向青少年领域,从此筚路蓝缕,艰难前行。
 
到目前为止,围绕青少年疗愈,我们举办了18期线下营,10期21天线上营,还有6期北京之家生活营,3期八周团体支持计划。从建立关系、设计课程、医疗咨询、心理辅导,到户外活动、身份认同、角色互换;再到团体对话、情感对接、危机干预,等等,我们经受了考验,锻炼了队伍,在全方面成长。
 
2021年1月,渡过推出了“青少年劳动成长计划”,其核心内容是:为因病休学、已进入康复期的青少年提供劳动机会,让他们在劳动中结交同伴,相互合作,训练技能,获得收入,实现康复。
 
为配合青少年劳动成长计划,我们还特意创办了“渡过青春号”(zjdogo)。这是全国首个由情绪障碍青少年组成的团队,其成员包括编辑、作者、美编、漫画画手、视频剪辑,都曾经或正在被情绪障碍困扰。
 
青少年伤痛的声音,一直以来被大众所忽视。大家都愿意去为“别人家的孩子”鼓掌叫好,却极少关注抑郁少年痛苦的呻吟。为此,青春号的目标是:让被情绪障碍所困扰孩子们,在这里获得共鸣,找到同行的伙伴。这是相互支持的开始和变化的起点!
 
应对心理障碍,是一生的战争,需要共情和接纳,需要勇气和知识,需要同行者,需要彼此带动与激发,需要在行动中重建自己的生活。可以说,渡过的青少年项目,其基本要义是:看到美好,找到伙伴。这也正契合本次会议的主题——打开心灵,让爱同行。
 
最后,我想表达三个想法:
 
其一,要理解抑郁症。它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抑郁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还需要社会长期的系统性支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才能全方位地帮助患者走出抑郁,回归社会。
 
其二,要预防抑郁症。在世界范围内,抑郁症发病率都在提升,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未雨绸缪,关注自己的精神健康,是每个人毕生的功课。
 
其三,抑郁症可防可治。只要对抑郁症有正确认知,保持信心,坚持治疗,抑郁症一定可以治好,并回归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