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月31日至2月3日,我休假,到东北小游,主题是冰雪雾。沿途拍了不少照片。回家后整理,仍身临其境。不知道是风物产生了摄影,还是摄影使风物更有了兴味。

 

1.《曙色流连》

1月31日晨7时许,抵长春站,正是东方微露曙色之时。站台上,看到四个乘客站成一排抓拍晨光,我也就抓拍了他们。

 

 

2.《蹒跚之城》

到长春后,换车向吉林市进发。吉林市是东北老工业区,计划经济时代以化纤闻名,而今已经老破。我在工人日报当记者时,曾两次去吉林采访。时隔近20年,感觉和当年没有什么两样。似乎时光已在这里停滞。

街头,一间陈旧的浴室引发了我的回忆。为了拍这张照片,我等了很久。无数行人来来往往,直到这个老者走进画面,我才知道我等的是什么。

 

3.《松花江畔》

当天下午,抵达雾凇岛。雾凇岛是松花江上的一座小岛,位于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韩屯村。这是一个好天,天空澄澈透明,民居朴实,松花江缓缓流动。我在江边流连,拍摄了江、树、屋。

 

4.《秧歌》

当晚住宿韩屯村。看到了秧歌。

 

5.《早行人》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了。赶往江边,去看雾凇。

 

6.《渡过雾的河》

看雾凇,最好的地点是雾凇岛。上雾凇岛,需要乘船,渡过松花江。

 

7.《松花江岸烤红薯的人》

在松花江岸,看到一大早就为生计奔忙的小贩。严寒中,热气荏苒。只是游客来来往往,不知会有几人停下来买他的烤红薯。

 

8.《雾凇》

登上雾凇岛,看到了雾凇。

 

9.《雪乡》

看完雾凇后,驱车去往雪乡。“雪乡”是为了吸引游客而新起的名字。我觉得不如用它原来的名字更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长汀镇双峰林场。

赶到雪乡时,已是黄昏。这是一个人造的景点,商业气味很浓,到处都是游人和商贩。

 

不过,大自然的景致仍然是庄严的。天空暗蓝,寒月无声。

 

夜色下的雪屋。

 

10.《从雪乡到雪谷》

第二天(2月2日),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小的穿越——从雪乡出发,翻越一座叫做“羊草山”的小山,抵达雪谷。行程约20公里,海拔起伏600多米。天很冷,约零下20度。雪很厚,没过小腿。路是雪地上由人踩出来的足迹。如果在夏天,山上应该是密密的树林,此时却呈现为黑色的枝丫,覆盖着洁白的雪。很多树木都被积雪压塌了、断裂了。

 

11.《羊草山顶生意清淡的车手》

翻越羊草山的时候,远远就看到山顶上一辆雪车黑色的剪影。等走到近前,车和人仍然一动不动。这是招徕游客的一个游艺项目。我在车手的身后,拍下了这张照片。

 

12.《告别羊草山》

登临最高峰,从另一面下山,最后的回望。

 

12.《两只狗》

出雪谷的时候,在一户人家的栅栏前,我看到两只威风凛凛的狗。当时我一边走,一边吃一根火腿肠。这时我发现蹲在栅栏上的那只狗在向我摇尾巴,眼巴巴地看着我。难道它想吃火腿肠?我停下脚步,掰下一小段,远远扔给它。果然两只狗一跃而下争抢,丝毫不怀疑有毒。我又扔了些饼干,又被抢走;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干脆把饼干放在手心递过去。这两只看上去模样很凶的狗,很温顺地把饼干都舔吃了。我走的时候还不住向我张望。

 

13.《回京》

当晚住在雪谷。

第二天一早,启程回京。

 

14.《炊烟》

坐在待发的大巴上,拍下屋顶上炊烟袅袅。

 

15.《中央大街的告街状者》

当天(2月3日)下午,抵达哈尔滨。

在哈尔滨只停留了几个小时。我到松花江边转转。那里有一个抗洪纪念碑。1998年大洪水时,我到东北报道洪灾,在此度过难忘岁月。途经中央大街时,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突然出现一个老者,蓝衣黑帽,手举四条白纸黑字的竖幅。他衣着整洁,眉宇凛然。我一边接近他,一边按下快门。他看到我在拍他,向我颔首致意。和他擦肩而过后,我又回身,拍下他的背影。

我没有和他攀谈,不知道他的冤屈是否成立。我只是记录下这样一种表达意见的方式——“告街状”。

 

16.《松花江面童话》

穿过江边的抗洪纪念碑,我上了江面。这可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大的冰场。远远我看到一辆马车在冰面上溜跑,像童话里的画面。

照片展示到此结束。需要说明,这些照片不全是手机拍的,也有少部分是卡片机拍的。我刚买了一个卡片机,虽只700多元,感觉还是比手机效果好。可惜它不能随时随地发朋友圈,还是不适用。因为拍了照片,不能随时随地发出来给人看,很不来劲。项羽说:“发迹了不回家乡,就和穿着漂亮衣服走夜路一样没意思。“——这话有道理。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