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春夏秋冬,四时变换,人间之常。可是,像老唐这样,身体、情绪随着季节变化循环往复,而且一循环就是10年,我是闻所未闻。
 
    老唐是河北邯郸人,今年53岁,在一家大型央企任职。他是我的读者,看了《渡过》这本书,辗转找到我,要与我交流。
  
    一见面,看他神采奕奕,器宇轩昂,哪像个抑郁症的样子!他对我解释说:“你现在看到的是我好了的样子。坏的时候,你根本看不见,就在家缩着。”
 
    老唐学土木工程,是个标准的理工男。没想到,说话却是诙谐幽默,形象生动,一点也不输于文科生。他苦着脸告诉我:“我得抑郁症10年了,每年都是半年好、半年坏,非常规律。”
 
    他打了个比方:“我好比一片树叶,秋天,叶子落了,就开始冬眠;到第二年春天,叶子长出来,我就活过来了。”
 
(一)循环
 
    这个岁数的人,和现在的80后、90后不同,在一个单位一呆就是一辈子。老唐大学一毕业,就分到他所在的央企,摸爬滚打、南征北战了大半生,立下过赫赫战功,混了个一官半职。所以,病了10年,还能在单位里很神气地活着。
 
    老唐病发于12年前。2004年前后,老唐41岁,被公司派到阿尔及利亚做建筑工程,一去大半年。业主是当地土著,效率极低,老唐每天加班,应酬,喝白酒,还是不出活。公司领导不理解,一个劲催进度。每次接电话,他都感受到指责和压力。后来就神经质地怕电话响,一听电话铃声就一激灵。
 
    2004年9月,他的双手突然肿了起来,和面包一样。身上出现大块大块红斑。随队医生认为是过敏,开了扑尔敏。吃了一个月,红斑退了下去,精神却出了问题。每天不能起床,拉肚子,浑身无力。他推掉了业务谈判,不接电话,不能思考,整个人萎靡下去。
 
    2004年10月,公司看他已经不能坚持工作,就安排他回国。回到公司,他向顶头上司汇报:“哥,我傻了。”
 
    疾病从这时缠上他。由此直到2014年,整整10年,每到11月,他和秋天同步进入“冬眠”状态;第二年4月,万木复苏,春天到了,他又活过来,正常了。 
 
    “冬眠”期间,他是怎么活的呢?
 
    他描述自己:人是木呐的,不说话,不思考,不想工作,不写论文,不参加会议,不参加活动和交往。把自己关在屋里,躺在床上,不起来。
 
    “为什么不起来?”我问:
 
    他反问:“起来干嘛?生活没有意义,起来和不起来一个样。”
 
    不过,“冬眠”期间,除了工作,他散步、打太极拳、练字,等等,都愿意做,也能够做。我说:“你这个情况我还真没见过。我见到大多数病例,抑郁时不但不能工作,正常生活也维持不了。干什么都没兴趣,什么都干不了。你不能工作,只能休闲,是不是逃避啊?”
 
    他说,他也不是完全不能工作,只是效率太低,不出活。
 
    他打了一个比方:“抑郁这半年,我好比一个石磨,两片石头咬合得不紧,豆子压不实。转了半天,豆子也磨不碎。如果恢复正常,磨合紧了,‘吱啦’几下,豆子就被磨成豆粉了。”
 
(二)紊乱

 
    好在冬眠就是几个月,过了年,天气转暖,春气萌动,他“惊蛰”过来,又可以正常工作了。
 
    这10年,他几乎是半年工作、半年休息,居然也有些小成就,还获得提拔,被任命为公司一个重要科室的主任。2008年5月1日,他大脑“小宇宙爆发”,完成一篇学术论文;2008年7月,在北京工商管理大学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寒来暑往,他渐渐适应了这样的人生。我问他,“冬眠”季节,难受吗?“不难受!”他爽快地回答,“我知道,再过两个月,就会好起来。熬一熬,不就过来了?”
 
    或许正是 “就要好起来”的信念,让他坚持了10年,从来没有想过自杀。
 
    岂料情况在2014年发生了改变。当年11月,树叶落了,他没有应时跌落,而是继续保持好的状态。他暗暗欣喜:会不会从此摆脱循环了?
 
    好景不长,转过年,到了2015年的4月,在本该“复苏”的季节,他突然复发,陷入抑郁。
 
    也就是说,在长达10年的周期循环后,他的身体、情绪突然间紊乱了。
 
    与周期率打破相伴,是希望的破灭。她的夫人,一位医学院内分泌博士,这时终于受不了了。她说:“老唐,过去这些年,你不治,自己挺着,我也没管你。这次不能由着你了,你必须治疗、吃药!”
 
    她辗转托人,把一家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生请到家里,给老唐看病、开药,逼他每天按时服用。吃药他完全没反应,既没有副作用,也没有正效果。唯一的变化是:想自杀。
 
    直到今天,老唐仍然坚定认为,自杀的念头是药造成的。因为未服药的前十年,他从没想过自杀。
 
    他回忆,吃药后第二天,突然萌生了自杀的想法。此后,自杀的念头和举动每天循环。早上,老婆逼他服完药后去上班,家里没人了,他就开始写遗书。好在遗书写得慢,到了下午,遗书还没写好,自杀的念头突然消失。于是撕了遗书,老婆到家,他该干嘛还干嘛。到第二天,又周而复始。
 
    “写遗书有好处。写着写着,过了那个劲,就不想自杀了。”他显得颇有经验。
 
    我很奇怪:这自杀的念头是怎么冒出来的?这个问题,老唐也回答不上来,只归咎于药。他拿着药物说明书给我看:“你看,上面说了,吃了药会想自杀!”
 
    到了2015年6月,他坚决拒绝再吃任何药。老婆拿他也没办法。在自杀风险面前,谁敢不让步?
 
    岂料这时,奇迹再次出现:7月中旬,他突然“复苏”,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半年,他活得有滋有味:阅读有关抑郁症的书籍;写书法;打乒乓球;打太极拳;研究茶文化。其乐也融融。
 
(三)未来
 
    尽管日子逍遥自在,老唐不能完全放心。他感觉头顶上还是悬着一把剑,不知道哪天又会落下。
 
“我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他反复问我。
 
    我大胆判断:他应该不是典型的抑郁症,而是与外界环境高度相关的神经症。
 
    所谓神经症,是患者有焦虑、心悸、恐惧等症状,但临床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病变。患者一般能适应社会,其行为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但其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有退化。患者病发通常与不良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反复性。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迫切要求治疗,但无能为力。
 
    就老唐来说,他的躯体症状不明显,更多是工作压力引起的焦虑。其外在表现,又与轻度忧郁相似。因此,他对抗抑郁症药物不敏感,服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至于自杀的念头,有可能是药物的副作用。一旦工作压力减少,加强锻炼,人际关系改善,慢慢就好转了。
 
    至于现在是彻底好转,不会再复发,还是只是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谁知道!谁知道!
 
    我只能建议老唐,密切监测未来几个月的身体变化。假如能保持现状,万事大吉;假如陷入新一轮循环,那时再做商量。
 
    身心一体,未来不可知。抑郁症临床治愈不难,彻底摆脱不易。好在老唐十年磨砺,已经摸索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但愿他在这条道路上,能够顺顺利利走下去。

 

(原载“渡过”公众号,微信号 zhangjinzaibeijing,扫码可关注)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