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精神健康领域,有一个怪异的“旋转门”现象:由于精神疾病复发率很高,且社区内的精神康复资源相对缺乏,很多患者出院后,只能呆在家里,无法得到专业帮助,极易复发,总是在“住院-回家-再次发病入院”这个过程中循环往复。
 
对于精神精神病患者而言,在患者的病程中,急性期住院治疗毕竟是短暂的,精神康复则要持续进行。住院康复永远不能替代社区康复,患者一定要走出家门,回归社会,这才是真正的治愈。
 
如何走出“旋转门”?在精神科医院之外,构建完善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干预,或许有望改写这一困局。
 
现实中,有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由于自知力和行动能欠缺,不仅难以主动寻求帮助,甚至拒绝就诊及服药,无法配合常规的门诊医疗或社区康复服务。这个时候,护理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正如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教授所说:“护理人员在精神康复服务中担任了重要的承接角色。 护士不仅需要承担在医院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当患者回归社区后,还需要帮助患者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通过对精神病患家属的教育,使其快速有效地掌握精神卫生护理知识,让患者能够顺利重返社会。”
 
 
精神康复护理有哪些内容?
 
精神疾病患者重返社会之路有多长?
 
在治疗精神障碍疾病过程中,医院治疗、社区康复和家庭护理,缺一不可。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而自知力缺乏,治疗期间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由护理专业领头的多学科社区精神康复服务模式,有望成为早期干预精神疾病,让社区包容精神障碍患者,最终帮助患者重返社会的主要机制。
 
据北京大学护理学院专家介绍,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护理重点有以下内容:
 
心理护理:精神病人大多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心理护理旨在鼓励患者,对自己、对自己、对未来抱有信心,同时向周围人群宣传精神卫生知识,使他们消除对精神病的偏见。
 
生活技能训练:康复期的病人,应鼓励他们加强生活技能训练,帮助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年轻力壮者可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切忌整日卧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
 
人际关系恢复和发展: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行为退缩、依赖性强等不利于人际关系恢复的因素,周围人群也以新的目光看待病人,其中不乏偏见和误解。应帮助病人恢复原有的人际关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
 
预防复发:督促患者坚持服药,巩固疗效,忌烟酒、忌浓茶,生活起居有规律。同时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睡眠、情感、行为、药物反应等变化,识别复发早期预警症状并及时处理,如:感到恐惧和焦虑,健忘,自我孤立,躲避人群,有怪异的想法,感到人们都和自己作对等等。
 
职业技能训练:长期住院的患者,其社会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时间越长损害越大。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减缓社会功能衰退,组织患者学习技能,让病人在有报酬的劳动中享受乐趣,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唤起和恢复病前的思维能力,最终回归社会。
 
 
“用心去做”
 
邱彦红,北大六院工娱治疗室护士长,在精神科护理和康复岗位上工作了24年。谈起康复护理工作经验,她朴素无华地概括了4个字:“用心去做。”
 
她说,在外人看来,精神疾病的康复护理很容易,其实难度很大。相对于病房的基础护理,康复护理有其独特性,包括一般工娱治疗、特殊工娱治疗、专项康复训练,需要用心去做。
 
什么叫“用心去做”?她说,就是要把自己真正放到患者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真正接纳他们,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的正常人。要动脑筋思考,患者到底需要哪些帮助?不是简简单单组织一个活动,让大家开心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让参与者受这个训练过程,锻炼社会功能,最终对患者康复起到效果。
 
有的患者存在各种症状,注意力难以集中,体力不足,参加活动时,坐不住。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注意观察他们,发现他们有些疲惫,就要给予一些指导,让他们起来活动一下,喝点水,看看花。必要时要和医生联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还要注意掌握一些技巧。比如,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可以带患者做一些热身的活动,活跃气氛,增强彼此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和患者说话,态度要专注而亲切,速度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每次只说一件事,同时说好几件事,患者会无所适从。
 
患者不论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加以鼓励。要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对他的关怀和挚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即使患者有时候做得不好,比如注意力分散,烦躁不安等等,也不要忽视他、冷落他,避免抱怨和责备。
 
邱彦红说,一定要让患者记住:自己是社会的人,要在社会生活中疗愈自己。战胜疾病,获得彻底康复,最终需要患者自己的努力。
 
(本文原载 ”渡过 “公众号,扫码可关注)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