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几个月,我在全国巡游采访抑郁症患者。一部分是我想去采访的,也有一部分是主动邀请我去采访的。事后发现,后者全部是家长,为孩子请我去;再进一步统计发现,这些家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父母有专业技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收入稳定,重视教育,讲究生活质量……一句话,就是我们常说的“中产家庭”。
起先我以为是巧合;又与几位医生、咨询师朋友聊起这事,他们都有这个感觉。我就想:会不会是普遍现象?如果是,其中有什么规律?也就是说:为什么中产家庭的孩子容易抑郁?
想来想去,悟出一个道理:因为生存焦虑。这些中产家庭的家长,经过多年打拼,终于获得了体面的生活,但特别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尤其害怕孩子长大后不如自己。这种生存焦虑通过种种途径传递给孩子,再加上其他因素,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的抑郁。
(二)
我们知道,抑郁的形成,大约有四个方面的因素:遗传、个性、环境压力、突发灾难事件。对于抑郁少年来说,遗传因素不可考;个性是时间的产物,不会突变;而他们年龄尚小,一般不会遇到特别重大的事件;那么,只剩下一个因素:环境压力。
中产家庭会有什么样的环境压力?
在局外人看来,中产家庭的生活是安逸的。他们衣食无忧,有房有车,能出国旅游,能为孩子择校、请家教。按理,应该满意于现状。但现实中,这个群体焦虑感最强。
据我观察,他们的焦虑,多来自对生活不能掌控的恐慌感。
首先,他们只是小康,谈不上富贵。现有的财富,都是靠辛苦打拼而来,滴滴血汗;而现在的房价、医疗费、教育费,也不让他们轻松;加上缺乏投资途径,担心财富缩水,他们不可能高枕无忧。
其次,他们最大的焦虑还不是经济,而是孩子的教育。他们来自底层,并无庇荫,知道自己的孩子输不起,特别害怕孩子将来没出息再次坠入底层。未来无可把控,眼下能做的,就是让孩子能上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将来考上985、211,直至出国留学。
这种心态只属于中层。高层子女得天独厚,无需这么辛苦挤独木桥;底层人民早已认清现实,知道即使上个普通大学也没用,干脆及早放弃,提前进入社会,占据一个相对好一点的位置。所以,只剩下中产阶级的孩子,成为升学压力最大的群体。
不仅如此,中产家长焦虑的心态还会进一步放大自身压力。不久前,网上流传一个所谓的“中产阶层鄙视链”,大约是说,中产家庭互相攀比,孩子有英文名的鄙视没英文名的;进幼儿园有外教的鄙视没外教的;度假旅游去国外的鄙视去大理丽江的;上兴趣班学马术的鄙视学电子琴的;看英文原版动画片的鄙视看国产片喜羊羊的……
这种攀比其实已经和实际收益无关,只是一种奋力向上攀爬的下意识从众行为,其背后是恐慌和焦虑的心态。
(三)
家长的焦虑不会仅仅止步于自身。与孩子朝夕相处,他们的焦虑,必然通过自己的“牺牲”和“付出”,通过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要求,一步步传递到孩子身上。
比如,有的母亲辞职回家,常年陪孩子上课外班;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择校,举家迁移到另一个城市,等等。父母“一切为了孩子”的“牺牲”,比单方面的学业负担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更大。
旷日持久的压力,是上述造成抑郁的第三种因素。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当人感觉到压力时,大脑丘脑下部区域一个回路会释放荷尔蒙,将身体置于高度警觉状态,瞬间调动生命潜能,准备迎战各种危机。等到危机过去,应激反应就会自动关闭,从而休养生息。但如果危机是持续性的,应激反应系统长期开启,不能关闭,危机就会演变成慢性生理压力,最后传导到精神层面,产生各种精神疾患。
我想,这就是抑郁少年多来自中产家庭的原因。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