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用这句俗语来形容抑郁患者的种种表现,颇为贴切。
六年前,我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历经劫难,对抑郁的临床症状有着深刻的感受。病愈后学习精神医学知识,发现其中所列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和我的病状非常吻合。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认为某位患者出现了某些症状,就能判断是抑郁症;反之就不能。
后来,接触了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我逐渐发现,情况远比这复杂的多。
比如,抑郁症患者的一大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事情不感兴趣,终日闷闷不乐。但我曾经遇到一位中学生患者,痴迷于打游戏,经常通宵达旦,打到得意处,会哈哈大笑。后经医院诊断,他仍然是抑郁症。医生告诉我,青少年患者的症状往往是不典型的,有别于成年人。
又如,我们知道,抑郁症患者内心悲苦,时常哭泣;又由于动力缺乏,往往是默默流泪,或低声抽泣。但有一位母亲告诉我,她女儿动辄嚎啕大哭,乱扔东西,砸过好几个手机。我当时觉得,动力这么足,似乎不像抑郁。最后医生诊断她为“混合型抑郁”。既有抑郁,又精力过盛,所以要通过痛哭和胡闹来发泄一下。
我还遇到过一位患者,从表面上看,各种症状相互矛盾。说他抑郁吧,有的时候热情洋溢;说他躁狂吧,突然之间又会低落沮丧,自责自罪。一天之内,反复多次。后来我知道,这叫“双相混合发作”。
再从治疗的角度看。一位患者,第一次服用来士普,仅仅5天,就欣喜地告诉我见效了。我说:“不可能,来士普虽然见效较快,至少也得10天。你可能是心理作用,要做好反复的思想准备。”所幸我未言中,这位患者,真的是一路好转,直至临床治愈。由此可以判断,这位患者是药物敏感体质。
不幸的是,仍然是这位患者,高兴得太早,很快停药,后又复发。他因循旧例,重新吃来士普,却怎么也没有效果。两个月后,只好换用其他抗抑郁药,再三尝试,终于见效。
最后举一个残留症状例子。我记得,六年前,我服药见效后,出现一个新情况,就是嘴里总是发咸。吃饭、喝水、吞咽,都觉得一股咸味。一开始我使劲刷牙,也没用,才觉得有问题,到医院去看。
非常巧,去了医院,等待就诊时,前一位患者对医生陈述病状,说嘴里总是一股青菜味,问怎么办?医生说:“不用管,随它去,慢慢就好了。”患者说:“很难受啊!”医生不为所动,说:“忍着。你这算是好的呢,有的病人嘴里还一股鸡屎味呢!”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接触的多了,我逐渐明白,抑郁症太复杂了,虽然统称抑郁症,但根本不是一回事。不仅仅致病原因千差万别,症状也各不一样。有的人失眠,有的人嗜睡;有的人萎靡,有的人激越;有人整天想死,也有人从来没想过自杀。
同理,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和效果也各有千秋。同样一种药,不同的患者吃下去效果不一样;甚至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时期,吃同一种药效果也不一样。
(二)
后来我知道,上述种种,就叫抑郁症的“特异性”。所以有这样的表述:“抑郁症是一种特异性疾病。”
什么叫“特异性”,缺乏统一的解释。我多方查阅资料,大概明白,所谓“特异性”,是指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性,亦即多组对象之间对应的选择关系。例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意味着这把钥匙和那把锁之间,具有特异的、排他的对应关系。
以此推衍到抑郁症,大致可以明白:抑郁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病。“抑郁症是一个筐,各种病往里装”——也就是说,抑郁症是多种症状的综合表述,如失眠、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能力下降、社会退缩等。这些症状综合在一起,统称为抑郁症。一位抑郁症患者,可能表现为其中几种症状,另一个患者,可能表现为另几种症状;相应地,这位患者的治疗方法,和另一位患者的治疗方式也不会完全一样。
同理,抑郁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遗传因素主导,称为内源性抑郁;有的人是性格易感,肇因于原生家庭;有的人是环境问题,由经年累月的压力导致;也有人什么原因也找不到,不知怎地就抑郁了。
概括起来:每一位患者都有着自己的特异性。对于抑郁症,缺乏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性尺度。抑郁症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其病因至今没有搞清楚,其症状和治疗方法也复杂多样。
也因为此,对于抑郁症治疗,有两个消极的形象比喻,一是“黑屋子里抓坏人”;二是“猎枪轰蚊子”。前者指瞎摸;后者指漫天发射,打着了就打着,打不着就再放一枪。
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抑郁症治疗还是粗放的,有碰运气的成分。这就希望加强脑科学研究,尽快破译抑郁症致病机理,从而实现精准治疗。
在此之前,患者和医生都要有开放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多方求索,寻找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而信心和坚持,则是战胜疾病的最重要的保证!(待续)
(本文原载“渡过”公众号,扫码可关注)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