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编者按】继今年春节期间开设写作讲习班后,7月5日,我又为“渡过”读者举办了一次摄影入门讲座。这是当时的讲稿提纲,现公开发出,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同时欢迎读者中的摄影爱好者加入“渡过”摄影群。群主微信号是:wxid_gvzpkhjw8lp12 。 

 

(一)摄影的疗愈功效

 

我曾经说过,写作具有疗愈的作用。摄影也是如此,而且其疗效比写作更直接、更具体、更好。

 

为什么?因为摄影有如下作用:

 

1.    打破对负面思维的沉陷和反刍,哪怕只是暂时的;

 

2.    培养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和意义;

 

3.    专注于对画面的技术呈现,训练集中注意力;

 

4.    锻炼身体,在行走中捕捉美好瞬间;

 

5.    与世界沟通,收获理解与感动。

 

上述这五个方面,会让我们无意中、逐渐地,走出自我、梳理内心、提高体能、完善认知、实现价值。

 

这就是作为疗愈的摄影。 

 

(二)摄影基本要则

 

接下来,具体谈一谈摄影的具体技术问题。

 

1.    器材

 

尽可能使用相机。

 

因为智能手机普及,且质量提高,很多朋友喜欢用手机拍照。但无论如何,手机不可能替代相机。用手机摄影,步骤多,变焦范围小,对焦慢。哪怕最简便和便宜的数码相机,也比手机更快捷、更有摄影感。

 

选择什么样的相机?我自己的经验:首先,数码优于手机,微单优于数码,单反优于微单。不要怕操作复杂。越复杂,表现力越强。

 

其次,看你想要用相机干什么。是拍风景,还是拍人像,或是拍花鸟?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选择。有的需要速度,有的需要定焦,有的需要广角,等等。

 

再次,看价格。一般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相机越贵,质量越高,表现力越强。当然也要量力而行。

 

2.    拍什么?

 

我自己的体会:拍人重于拍景。

 

我对摄影的爱好,是从拍风景开始的。那时,很为自己能拍到一些好的风景画面而沾沾自喜。直到一位朋友告诉我:“拍风景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就行,拍人物才需要水平。”我恍然大悟。

 

再后来,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篇介绍摄影师吕楠的文章,随后搜索学习了他拍的三个系列的作品——“天主教”、“精神病院”、“西藏”,受到极大的震撼。当天我写下了一段文字:

 

“今天一整天都处在激动中,这是吕楠的摄影带给我的。他的作品让我感到震撼,思想得以升华。遗憾实在是太晚,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中国有这样堪称伟大的摄影师,和这样崇高、肃穆、庄严的摄影。讨论吕楠,不必注重于他的摄影技巧,而在于他的作品传达出的人道的光辉,以及他走过的路。”

 

(以上3张是吕楠的作品)

 

从那以后,我就从关注风景,到更多关注人。通过比较,我认识到,拍人难于拍景;拍多个人难于拍一个人。如果能把一个情境中多个人之间彼此的互动关系拍出来,那才是高手。

 

 

 

 

 

因此,初学者要尽快从拍景过渡到拍人,再从拍单个儿过渡到拍多个人。拍多个人时只有拍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才有意义。当然更有意义的是通过拍出人物关系来记录故事、传导情绪。这一切都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归根结底决定于摄影者对生活的理解。

 

 3.    主题 

 

和写文章一样,拍照也有主题。当按下快门的时候,总得有一个想法:我要拍什么?为什么要拍这个?想表达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有高下之别,决定于你的知识、阅历、判断、修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当然,如果你根本没有感受,那就是瞎拍,不足道也。

 

摄影面对的是现实生活。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大致是公平的。面对同一个场景、同一个生活、同一种人生,有的人熟视无睹,有的人却能在其中发现美,并把它捕捉且表现出来——这就是摄影。

 

多数人,只是生活的过客。生命之河从他眼前仓促流过,只留下流年梦影。对人生缺乏感受力,不可能拍出太好的照片。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摄影的本质是发现。发现什么?答曰:生活的美和意义。

 

 

能否发现生活之美,基于人生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拍出好照片,先要好好生活。 

 

 

 

 

 

4.    画面

 

 

有了发现,才有表现。表现要通过技术手段,大体是:画面、构图、角度、用光,等等。

 

先说画面。画面要干净。很多人拍照片,无此意识。比如,拍风景,左边一根电线杆,右边一个垃圾桶;拍人物,前后左右,都有不相干的人探头探脑。这就叫画面芜杂,看起来不清爽,添堵。

 

因此,画面干净,是好照片的第一要求。要想画面干净,无非几个办法:一是变换机位;二是选择角度;三是调整变焦;四是适当剪裁。无非你得勤快,多想办法,取景时避开不相干的杂物,让画面干净一些。

 

画面干净了,一是清爽,看着舒服;二是能够突出主体。鲁迅说:文章写完后,多看几遍,把可有可无的文字,全部删去——这与摄影的道理是相通的。 

 

5.    光圈和快门

 

多年前,摄影技艺高低,主要看对光圈和快门的把握。如今,科技精进,可以提供很多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如何选择?看需要。

 

比如,你拍生活中的人像,可以用大光圈来突出人物,虚化背景,增强人物的表现力;如果拍集体合照,一定要用小光圈,这样才能把每个人都拍清楚;拍运动场景,可以把速度调快一些,模糊背景,获得动感;在光线不足的地方拍摄,一定要把速度放慢,避免曝光不足,等等。 

 

摄影模式选择,一般有三档:光圈优先、速度优先、全手动。全手动太麻烦,除非要特别表现某个主题或某个感受,我一般不选择全手动;“光圈优先”我用得较多,它适用范围广,表现力强;但街拍时,我选择“速度优先”,因为街拍经常在行走中拍摄,我一般把速度调在1/320s以上,确保画面不至于模糊。

 

光圈和速度的组合,体现为画面的明暗,可以用来表现氛围。如果你想传递欢乐、明快的情绪,就用大光圈、低速度,让画面亮一些;如果要表现丰富深沉的主题,就让画面调暗。

 

总体上,我喜欢把画面调得暗一些。如果太亮,会丢失很多细节。曝光不足,画面暗一些,后期可以调整;曝光太过,就无法补救了。

 

 

6.    构图

 

刚才说到,光圈和快门有电脑科技帮忙,因此最考验摄影技能的是构图。 

 

构图是读者的第一感,决定画面的冲击力,造就画面的整体美。

 

如何构图?我的体会是:一要大气,线条、轮廓要鲜明、有力,画面要完整,细部符合黄金分割律;二要画面错落有致,有动感,有节奏感。

 

构图忌平庸。拍人物,不能把人物放在正中心,这显得很傻;拍风景,一般来说,也不能让画面左右对称。中规中矩是无趣的。

 

 

 

7.    角度

 

角度选择,是一种再创造。

 

选择角度,就是用相机剪裁现实。

 

我看过一组图片,是同一个场景的两幅照片对比。比如,泰姬陵,第一张照片,是我们熟知的,何其富丽堂皇;但是,第二张照片是一个大全景,你会发现其周围杂乱不堪,浮华感顿时荡然无存;再如,美国国会山的总统雕像庄严肃穆,但把视野放大,你会发现它只在山上雕了很小的一块,小里小气。

 

角度掩饰了现实的不足。角度体现了表现力。很多时候,照片比现实更美,是靠角度来实现的。

 

好的角度,不落俗套、匠心独运。角度不同,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表现不同的想法。因此,角度选择,是一种再创造。

 

有时候,换一个角度,仰拍、俯拍、侧拍、通过汽车的反光镜拍、通过门的缝隙拍、通过树影拍,等等,尽量新奇一些,会给读者带来独特的感觉。  

 

 

 

8.    用光  

 

光线是摄影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有光才有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光是摄影的语言。

 

因方向和角度不同,物体的阴影位置和面积会改变,整个画面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选择适当的光线,包括适当的光线方向和角度,是仅次于构图的第二大要素。

 

光线分顺光、侧光和逆光三种。一般来说,大家都喜欢顺光,顺光最明亮,比较好掌握,但顺光拍摄的画面往往缺乏层次和立体感。

 

侧光能使被摄物体立体化,增强质感。

 

逆光情况下被摄物体往往会变成剪影,如果处理得好,会非常别致。

 

在拍摄侧光和逆光照片时,有时需要补光。过去,补光比较复杂,要用反光板或是闪光灯。现在很多相机都有美化软件,也可以部分起到弥补作用。

 

 

 

(三)摄影的疗愈作用 

 

摄影是一项低成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爱好。

 

首先,摄影可以锻炼身体。和文字不同,每一张照片都是在实地拍摄的。为了拍照,不知不觉,几公里、十几公里就走下来了。融锻炼身体于娱乐之中,这是一大好处。

 

其次,摄影能提升你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当你热爱摄影,渐渐地,庸常、平淡的生活,会在你面前展示出美丽和深邃的一面,让你沉醉,让你感激,让你体会生命之美,并从中感知永恒的欢乐。这是一种沉郁的、高质量的、有着悲悯情怀的欢乐,是低层次的的欢乐无法比拟的。

 

再次,从根本上说,摄影是你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人活天地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与人沟通、与自己沟通、与社会沟通、与大自然沟通。摄影恰恰是一种个人化的、直指人心的沟通方式。

 

摄影还是寻求心灵平静的一种方式。当创作到达一个很高的境界,你是在与心灵对话,让头脑中的潜意识浮现出创造的语境——这就是摄影能带给我们更深刻的疗愈。

 

 

(本文照片除注明外都是张进所摄)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