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文 / 香枝 瑞宽 萤火
01
今天凌晨,新华社报道发出后,备受关注的成都中学生坠亡的事件,终于有了比较详细的交待。
根据警方通报:当天下午7时8分,悲剧发生约半个小时,警方接到报警。现场勘察结果表明,学生小林遗体附近有一把美工刀;在坠楼点上方窗台、栏杆找到学生的鞋印与指纹。又根据尸检结果,确认学生死于坠楼。
在学生坠楼前,监控录像拍摄到学生用那把美工刀自伤的情景,能看到显著伤口,学生有垂头、摇脑等动作,似乎情绪低落。
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小林的家属,试图探寻学生走向绝路的原因。
小林的母亲告诉记者,小林的成绩一向优秀,在此前约一周,他考试成绩不理想,但能冷静地分析原因,并宽慰母亲不要紧张,情绪一直不错。随后妈妈对小林说:我会相信你的,不会给你什么压力。
出事当天,小林和妈妈还讨论暑假去哪里旅游;离家去学校前,笑着和妈妈说“再见”,始终未见异常,这与小林妈妈先前微博上的说法一致。
而根据警方调查,小林在学校没有遇到什么人际矛盾,未遭受辱骂、侵害。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评也显示其“状态良好”。
然而,当警方调取小林生前使用手机时,却在QQ聊天记录中看见“一跃解千愁”字样。在悲剧前几天的QQ聊天记录中,也能看出其“自我否定、多虑”的倾向。一些同学表示,小林的性格“偏于内向”。
根据前几天的网上爆料,小林走上绝路可能与个人感情有关。警方在小林随身物品中找到他写给女生的纸条,上面有“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等字样。
02
根据现有信息,还可以看出其他问题的端倪。
49中校方提供的消息显示:小林是住校生,显然这不利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情状:小林和同学交往中暴露出的严重问题,家长并不知情。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抑郁症患者中的一部分是“微笑型抑郁”。他们社交良好,性格活泼,然而内心却极为痛苦压抑。
感情问题可能是压垮小林的最后一根稻草。诸多报道显示,不少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成绩,对学生恋爱讳莫如深,甚至采取严防死守策略,未能正确引导。而高中生恋爱是生理心理规律决定的,严防死守不能消灭恋爱冲动,反而会让学生无法正确处理感情,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官方通报中称:成都49中学在学生心理关爱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限于成都49中,而是当今中国的普遍现象。
近年来,中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类似自杀、自残现象时有发生。49中的这起悲剧,正是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严峻态势的缩影。
根据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的调查结果,目前中国有24.6%青少年存在抑郁症状,其中7.4%是重度抑郁;18-24岁组的年龄段的心理健康问题,比24岁以上各年龄组更严重。高中生年纪尚轻,心理成长尚未完成,可以想象其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除此之外,抑郁症存在较为严重的病耻感。高中生面对沉重的课业压力及竞争性人际关系,病耻感更加严重,其心理健康问题极为隐蔽,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痛苦,最终导致有的孩子走上了绝路。
03
作为一个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平台,渡过近年来的实践,也验证了上述社会现象和相关判断。
近三年来,渡过开设了16期线下亲子营、8期线上青少年营,以及其他线上线下课程,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家庭有上千家。根据对这些家庭的统计,参与渡过活动的青少年患者以双相和抑郁为主,抑郁占比40%,双相占比36%。
其他疾病还有强迫、焦虑、人格障碍、阿斯伯格综合症等等。更为触目惊心的是,最近到渡过寻求支持的青少年越来越低龄化:14-18岁年龄段占比63%,12岁以下者为数不少,最小年龄仅7岁。
从家长反馈看,青少年患病直接、典型的诱发因素是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根据渡过的观察,很多青少年在抑郁早期,未能被准确识别而得到及时治疗。孩子此前的种种迹象,往往都被视为青春期叛逆。这些迹象包括:
不想上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早上起床困难
烦躁和躁动不安
经常抱怨身体不适或疼痛
情绪低落,悲伤,绝望,自我怀疑和否定
兴趣丧失,甚至排斥曾经喜欢的活动
容易哭泣或时常哭泣
易激惹、愤怒或有敌意
注意力难以集中
疲倦,容易累,思维行为迟缓,被动消极
与家人、朋友交流减少,回避社交
大家都知道,心理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多重因素的结果,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社会因素是主因,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是引发近来青少年抑郁高发的主要因素。
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剧烈的社会变动、快速的生活节奏、互联网与信息爆炸,造成弥漫于全社会的生存焦虑,一层层传递,最终集中到青少年身上,使得他们不幸成为整个社会转型及阶层变迁的痛苦的承担者。
在一次亲子对话中,一位因抑郁休学的青少年用“三重门”的比喻,描述其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第一重是家长的接纳与改变。这一点有些家长能到,但仍有很多家长无法理解;
第二重是自我激活和自救。每位孩子都有自救意识和向好的愿望,但常常没有方向和支持;
第三重是最难也最无力的。个体家庭因其渺小,无力改变社会和学校。很多孩子在艰难地闯过前两关后,在回归学校的环节屡屡败退。
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复杂性。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系,是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系统工程。
此次成都49中事件,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提供了一个最新的注脚。时不我待,从前期预防至后期救治,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区各个环节共同努力。
相关阅读: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