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张进 / 文图(登上两公里外山顶,遥望基地)

 

2022年3月4日至4月1日,渡过在杭州基地举办了首期月度成人营。此前,渡过诸多线下营,都是在全国各地巡回完成,这回是首次在自己的基地举办,时间又延长为一个月;而基地占地20余亩,坐落在一座山谷中,风景秀丽,有自己的竹林和茶园,无论时空纵深,正适合落实探索已久的“生态疗愈”模式。

关于“生态疗愈”,我是这样论述的:“鉴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单个人的能量和耐心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生态环境,去除病耻感,形成能量场,涵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治疗,创造人与外界关系的连接,让情绪流动起来,从而获得自我疗愈、相互疗愈。”(参见《渡过之路:探寻精神疾病的“生态疗愈”模式》

因是第一次,为了获得经验,我来当营长。一个月时间,和大家朝夕相处,有很多感受。以下这些文字,是根据我这个月的朋友圈随感整理而成,不系统,也谈不上是总结,因为探索远未完成,只是为将来留一个记录。


 

一  相互疗愈和自我疗愈

3月5日上午,成人营第一次“破冰”,大家一起讨论这个月怎么过。也许是基地这个“能量场”的作用,虽是初次见面,大家就很敞开,本来只要求简单自我介绍,结果每个人都说了很多,刹不住话闸。我只好顺势而为,放弃了结构化设置,不加拦阻,让大家尽情说。其中一位营员,是家长安排他来的,本来很消极,受此“能量场”感染,不知不觉说了很多,而且真实、坦诚。后来他告诉我:“我已经三年多没说过这么多话了。”

谈及上什么课,我说:“抑郁疗愈的本质是自我疗愈和相互疗愈,心理健康之路漫长而崎岖,方向盘一定要抓在自己手里。不能指望我单方面讲课,开一剂灵丹妙药,我们只是在基地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能量场,大家在这里静下心来,休养生息,好好生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补充和恢复生命能量的方式,自然就不用抑郁和焦虑了。”

一位营员提出“技能互换”的概念,即每个人根据自己所长,来设计并带领活动。于是大家开动脑筋,一下子想出很多主题,如远足、爬山、瑜伽、绘画、厨艺、园艺、种菜、打乒乓球、打太极拳、共同创作剧本,等等,多得排不过来。

有没有心理咨询呢?当然有!只是心理咨询的方式并不一定那么刻板。我说:我和大家一起生活,同吃同行同劳动,“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不也算心理咨询吗?大家点头同意。

后来,这个月果真如此。一位营员带大家到水库边读诗;时不时集体出游,路遇农家找饭吃;走村串户,和乡亲们打成了一片,互通有无;厨房开放日,食堂阿姨得以休息一天,成人营学员做饭做菜,青少年营学员烘焙蛋糕……大家尝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
图片

二  “搞破坏”

韦木是我在杭州基地结识的伙伴,我们一见如故、一拍即合。他加入了渡过团队,在基地带大家爬树、打拳、立石头、点篝火、搓泥球,玩得不亦乐乎。他最有号召力的一句话是:“走,跟我搞破坏去!”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本自具足的天性,只要营造好界线清晰的环境,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在不伤害自己又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每个人就可以做各种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过,韦木更擅长的是绘画。他毕业于中国美院壁画系,但没有循规蹈矩成为画匠,而是不断折腾,开过油画框作坊、壁画工作室,做过博物馆场景壁画,还参与新农村建设,在乡村的自然环境中作画。这次在基地,他准备好画框,调好颜料,就招呼学员们、老师们来画画。

起先大家都不敢下笔。韦木说:“绘画艺术是一门语言,一门最自由的语言,是关于个人情感、关于人和万事万物关系的表达。这是一个不断建构和破坏的过程,可以不断试错,反复折腾。画得不好就涂掉再重来;而你破坏的时候,又不可能全部破坏,肯定会留下一些痕迹,它和新的创造又会融合起来,构成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他的带动下,基地的人们,包括厨房的阿姨,在画板上,乃至在基地的围栏上、树干上、墙壁上,到处乱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于是就有了一幅幅即兴创作,构成了基地色彩斑斓的童话般的图景。
十几天下来,基地的人们都耳熟能详了他的那句话:“走,跟我搞破坏去!”

三  注意力游戏 

渡过杭州基地的后山,有一片竹林;竹林之间,是一条小溪;小溪周边,有许多鹅卵石。还是韦木老师,用这些石头,带大家玩了一次“立石”游戏。 游戏很简单:就地取材,把随手拣来的石头,一块块叠起来,叠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起初大家并没太在意,看韦木在那摆弄。很快,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似乎是信手拈来,韦木随意抓来几块石头,就那么一叠,几块石头就非常听话地、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叠加咬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个奇特的造型。 从未玩过这个游戏的小伙伴,也各自尝试。韦木指导大家:放松,再放松;捏着石头的顶端,不要试图控制它,感受它最自然的状态,让它的重力自然呈现,找到点与面的支撑点,慢慢形成手感,就能把石头立起来了。几位学员在韦木指导下,屏神静气,慢慢尝试,果然也叠起了几块石头,姿态各异,妙趣横生。

我旁观了一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治愈抑郁的游戏。

首先,这个游戏能够帮助你集中注意力。要知道,抑郁对注意力是有巨大摧毁作用的,当抑郁发作,你的世界完全被抑郁占领,一刻都不能轻松,此时如果能借助外力,集中注意力,从压倒性的抑郁中摆脱出来,哪怕只是一小会,你都可以获得暂时的轻松;如果能够持续摆脱,慢慢地你就能获得掌控自己情绪的自主权,自然就能和抑郁和平相处了。 如果在抑郁康复期,这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注意力集中的办法,从而逐步改善认知;当然,如果你陷于重度抑郁,注意力完全被摧毁,是否还有能力玩这个游戏,即这个游戏能否激起你的原动力,尚有待于观察。

其次,韦木说的“放松、不控制”很重要。世界上很多事情正是这样:你越想做成一件事,期待越高,你就会形成焦虑,动作变形,南辕北辙;而如果能摒弃杂念,集中注意力于当下,心无旁骛,把握此时此刻,反而能不知不觉实现目标。所以,这个竖石游戏和正念也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这个游戏还能给你信心。当你兴味盎然、顺其自然地把一块块石头叠在一起,你会想到:这么似乎不可能的事,我都做到了,抑郁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四  挖竹笋和采茶 

基地有成片的竹林和两块茶园。在整个建设期,我没太注意它们;可是,大自然的力量是神奇,到了收获季节,这些从未有人管理的竹林和茶园,还是出产丰盛:竹林里出了竹笋,茶树上发了新芽。

图片一天,大家去竹林挖竹笋。我们在村里请的农业指导,把家里挖竹笋的专业工具借给我们,还做了示范。很快,我就掌握了挖竹笋的技巧:第一步是发现,我后来才知道,看上去高大、挺拔的竹笋,其实是不好吃的,要在竹林中扒开腐叶,才能发现一个个刚露头不久、棕褐色的尖尖,那才是上好的竹笋;接下来,贴着笋尖,用力把锄头往下插,根据笋尖的大小,大致判断要插多深;然后,把锄头稍微往后撤一点点,再用力往前冲刺,感觉到抵住了竹笋的主干,再以此为支点,用力往上撬——这时,你会感觉到手心一震,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一根鲜嫩的、棕白相间的竹笋就被翻出了地面。

有一个词叫“雨后春笋”,这次在基地我算是有了体会:这个月杭州几乎天天下雨,一片竹林,你挖完笋,两三天没去,再进去又发现遍地竹笋,迈不开步。拿起锄头,都不需要挪窝,不出10分钟,一大筐竹笋就挖好了。

从“劳动疗愈”角度,我如此总结挖竹笋的好处:1. 集中注意力;2. 把握当下;3.觉察三方面关系:人、锄头、笋;4. 获得即时激励:看到笋跳出地面;5. 价值实现:竹笋拿回食堂就成为盘中餐,或日后制成笋干出售。

采茶则是另一种体验,需要静下心来,屏声息气,忘情而投入。一位女学员告诉我,她刚进入茶园,心浮气躁,思绪是漂浮的;神奇的是,闻着茶叶的清香,她渐渐安静下来,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只专注于手、眼、身的感受。她告诉我:这是很好的正念体验,采一次茶,好比上了一堂正念课。

五  个人分析 

3月19日,月度营进入第三周。前两周,大家在一起上课、做团体、跑步、爬山、远足、采茶、挖竹笋,等等。(附上讲课主题:我是认知框架、用药、心理咨询、CBT、觉察、接纳、行动、关系、自我分析;邹峰是:意识与潜意识、自恋与自卑、防御与升华、人格、投射、攻击性、依恋模式;志颖是:自我、情绪、愤怒、冲突、改变、分离) 

通过三周的朝夕相处,大家获得了安全感,建立了关系,彼此形成了一定的信任。到第四周,进入“个人分析”阶段。 所谓“个人分析”,是以一位学员为主体,师生一问一答,其他学员旁听、补充、讨论,帮助这位学员自我觉察。在此基础上,大家群策群力,为这位学员制定一个完整的、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案。 起先大家一有些拘谨,静默一会,一个女孩勇敢站出来接受分析。我和她商定了我们共同的四项任务:1. 回顾她的病程和疗愈措施;2. 分析她的病因;3. 廓清当下她最主要的困惑、最想解决的问题;4. 制定未来可行的改进措施。 

随后,分析开始。这也是我第一次当众作分析,我并未做详细准备。起先我们只是口头问答,后来信息量越来越大,我怕忘掉,才站起来,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坐标轴:横轴是时间,竖轴是情绪状态,分成正负五个等级;同时,我又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维度,把重要信息提炼成关键词,写在整个坐标轴里,并标注这些关键词的相互关连…… 

不知不觉,越写越多,整个白板都写满了。最后,这个女孩十年病程的情绪变化曲线,和她生命中一些重要的关系,包括问题解决方案,就直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看着这张图,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是我的“四维坐标认知体系”的图示版。比起文字,它更直观。征得女孩同意,我记录在这里。此后几天,我给每位学员都做了分析,方法、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也许将来我会继续实践,逐步完善,发展出一个独特的咨询方式。

 

六  我们走在大路上

基地位于富春山腹地春建乡。这是距离富阳主城最近的乡,因逢春天建制,得名春建。

恰逢春天,来到春建乡,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满眼碧绿。春建乡森林覆盖率85%,到处是绵延的低丘缓坡,依山起伏的茶园和丛林,有诗云:“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春建有“天然氧吧”之称,又获评“全国生态乡镇”、“省级卫生乡”、“省级2A级景区村庄”,可谓名至实归。

这样美丽的环境,一定要充分利用。月度营期间,只要不下雨,或全天,或晨昏,我们都会出游,步行走到了全乡六个行政村——下俞村、铁坎村、徐家坞村、咸康村、春建村、大唐村,还到了青树岭、百鸟坞、尖山坞、巧溪水库等景区。图片以下是我的朋友圈几条关于出行的记录:
 

“今天下午本打算去挖竹笋,发现竹笋还小,挖了可惜,就去爬山。一行人走到山谷尽头,逶迤直上,逐渐被淹没在群山之中……”

 图片“今天集体出游,去了富阳和临安交界处的青树岭,沿途穿越了几个小山村,大约步行近20公里。这是真正的富春山腹地。”

 “今天周日,再次远足。最初的目标是巧溪水库,抵达后发现前路指向上唐村,这正是前天我们去百鸟坞水库路过的地方。于是决定不走回头路,再访上唐村,不知不觉又走到了百鸟坞水库。一路山随水转,移步换景,一天走了两个水库。”

“来基地一个多月了,爬了周边很多山,基地自己的后山却一直没上去。上午得闲,从茶园尽头的密林往上攀登,在山脊上行走,终于登顶。遥望了一下基地,从另一条路下山了。”


图片月度营结束前,一位小妹妹学员送给大家一个惊喜——她手绘的大家的肖像。大家看了,会心一笑:每人都认出了彼此,因为太像了,这正是我们一个月的日常生活。

这位小妹妹还给我写了一段话,其中一段,说的正是远足:
 

“每次选路时,您总是说:‘勇敢地挑战小路!”每次迷路时,你总是说:‘去问问老乡。’每次我们摔倒时,您总是说:‘没事儿,问题不大’,于是问题就真的一个一个解决了……”

基地选址和建设的三年间,我来去匆匆,对周边环境并无太多了解;这次月度营,有充分的时间和学员们一起探索周边,更加领略了这里的美妙。冥冥之中感觉这里正是基地的“天选之地”。3月31日,基地首期月度成人营结营。学员们赠送给基地一件礼物:他们用在基地采集的松子、果仁、竹笋、竹叶等拼接的“渡过”图案。我把它珍藏在我的办公室里。

4月1日,大家依依惜别,各奔东西,相约将来一定还会再见。我也以我3月27日朋友圈的一段文字,作为本文的结尾:
 

“今天难得晴天,不上课了,再去远足。翻过高山,越过原野,走过村庄,转过一个山坳,一抬头,毫无准备地,基地突然跳入了我们的眼帘,它已成为一个地标式建筑。一瞬间,一股亲切感涌上心头——这里已是我们的家园,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组成部分,无论长短还是深浅。”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