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图 / 山竹

2020年疫情来袭,在那段漫长无聊的日子,我们家领养了一只猫咪,家庭成员多了一个,我们的家庭系统也发生了改变。

儿子说:“妈,你没有从猫身上学到点什么吗?!”

他的意思是在告诉我——你无法强迫一只猫做什么,只能顺应它的天性,给它所需要的;你也只能观察它如何探索并熟悉我们家的新环境,并慢慢亲近它。儿子的潜台词其实就是:不要干涉我哦!

生活中,大人常常被小孩打动;孩子与小动物也能够互相打动;但是大人却不一定能够打动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大人跟孩子和小动物的生命状态不同,在不同的神经系统里。

成年人被后天的教育塑造出程式化的反应模式,而孩子和小动物,他们是本自具足的天性使然,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生动的。

 

一  

人生意义

一位朋友分享了一件对她触动很大的事情:春节前养了两只小猫,有一天其中一只猫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好好的,把它抱到猫窝里它还喵喵叫,结果早上醒来再看到它的时候,它的身体已经僵了。它死的就很奇怪,也很突然,莫名其妙。

难过了一段时间后,为了缓解思念,也为了给活下来的那只猫找个伴,朋友决定再养一只同样品种的猫,然后在网上各种找,后来找到一只小猫,大年初五领养来这只小猫。

小猫三个月大,胖胖的很可爱。把它接到家的当天,小猫由于对于新环境的不熟悉,然后各种躲藏。由于觉得小猫很可爱很柔软,她就不停地想要抚摸它,不让它躲在角落里,即使躲在角落里把它拉出来逗它玩。

这样过了一两天,发现小猫基本不吃也不爱玩,只喝一些水,不像小猫平时的举动,猫应该是非常好奇爱玩的,可是它现在像个老爷爷一样,走路慢吞吞,声音叫的很小,几乎听不到。

为什么小猫会有这种状况?就开始在网上查资料:猫进入新家之后,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度过应激期,再加上对原来那只猫咪的害怕,导致它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胃不舒服,不想吃饭。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可是朋友不知道啊,硬是不让它躲在角落里,硬把它拉出来抱它撸它,让它跟大猫接近。当她意识到自己这种无知愚蠢的做法时就有一种负罪感,觉得特别的对不起它。

虽然它只是一只猫咪,但它也是一个生命,有血有肉,既然养了它,就想着为它的生命负责,希望它能好好的。然后就开始买各种猫的罐头、营养膏、鸡胸肉、鱼虾等等喂,当他们千方百计的寻觅到一种新的罐头给它吃,它居然起来闻着味道来吃了,朋友说,看着它吃东西了,那一刹感动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朋友感慨,这人呢,有时候就是给自己制造一些麻烦,然后再去解决它,在这这个解决的过程当中,你就会有成就感、喜悦程度很高,就像她原本可以不养这只猫,自己也没有这么多事情,花1000块钱去买一只猫来养,出现各种状况,然后又要花精力,花时间,花钱再去照顾它。渐渐地在这种照顾的过程当中,它有一些微小的变化,你就会感动到不行。

她说:我突然觉得有时候我们人就是给自己找麻烦,然后在这种麻烦当中去处理这些麻烦,再又从中得到一些内心的满足。

是啊,一个生命轮回其实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哪怕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宇宙、自然本来就按照一定规律运转,不是因为人类做了什么就发生改变。意义感是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遇见的、赋予的。人生就是一种存在的姿态、过程,去感知生命才有意义。

 

二  

吃是本能,不用引诱

我们家领养猫咪时,它的前主人告诉我们,亲自把猫咪带过来,考察一番,说不能放客厅,要有一个封闭环境,这样才能更顺利地度过应激期。我们面面相觑,结果是儿子接纳了它,收留在自己的卧室里。

儿子的卧室本来就小,放下猫砂盆、喝水吃饭的小盘子就没有下脚的地方了。它在儿子的屋里吃喝拉撒,桌子底下有个箱子就成了它的猫窝——猫一来就躲到里面了——从这里面一点点向外探索,那个过程很缓慢,它先是从躲藏的箱子里出来,稍稍有动静就窜回去。

慢慢地它胆子大点了到卧室门口望望,然后向外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很奇妙!一个星期过去,这只猫已经把几个屋子探索完毕,选自己最愿意呆的地方玩耍、睡觉。

如果我们在它适应期老去干预它,那它应该就会始终处于惊恐状态,就像朋友家的猫不吃不喝,甚至严重了大概也会生病甚至抑郁吧。

猫咪到我们家开始也是不吃不喝,当它开始吃食了我们感觉放心了,第一次撒尿拉粑粑儿子都跑来和我报告,兴奋不已。

猫咪不想吃的时候不要引诱它吃,吃了消化不了反而加重负担——这个和养孩子太像了,吃是本能,不需要引诱。

我的一个来访者,他们家的猫做了手术,两天不好好吃饭就在那儿眯着,结果妈妈买了个猫罐头给它吃——因为罐头好吃有诱惑啊,结果吃了消化不了死掉了。他非常后悔,如果不引诱它吃罐头,过几天它也许会好起来,自然恢复。人和动物都有这个自我修复能力。

阳明先生说“我辈致知,各随分限所及”。遵从良知!良知就是自然的适合的,不是我们人想给予它的。养孩子更是这样,父母觉得给予孩子的是最好的,但也许是不适合的,甚至是有害的。了解观察孩子的个性发展,懂得一些发展心理学,知道一些养育孩子的经验,尤其是心理发展的规律,比到时候出了问题去看医生重要多了。

孩子小时候,我也企图把很多自己的想法给予孩子,犯了太多错误,也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执念,甚至过度执着。现在,我反而庆幸:自己很多时候忙着自己的工作,才没有过度的干扰到孩子,使孩子保留了他的很多灵性、敏锐的东西。比如他对美的理解,他对艺术的敏感……这些,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

现在我开始不断放下我的强加,放下我对他的担心,不断成长自己,不断改变自己的成见和执念。

 

三  

陪伴

猫咪到我们家已经快两年了。

有人会问:为什么养呢?还要填很多麻烦!

是啊?领养猫咪的时候,前主人就问了这个问题,当然她是在考察新主人,希望给猫找一个可以信任的养它一辈子的人。我和儿子面面相觑,我说了一句:相互陪伴吧!真的不知道怎么冲口而出的这个词,现在体会,正是一种相互陪伴。

我非常感谢儿子最初那一周的观察和陪伴,也让我明白了:陪伴一个孩子成长,就是顺应他的天性,不要过多干预,保持探索的好奇心、内动力,才最重要!

今年春节去串门,同事又问,养猫怎么样?我说:哈哈,相互陪伴啊,我们家这只猫贡献可大了,成为我们联络感情的关系纽带。以前没有宠过儿子,现在儿子大了,宠猫也是一种弥补吧。是啊,至少让人觉得我们也是有这个能力有这份爱心的,只是原来不懂得爱不会爱。

人有时候是需要像小动物学习的,特别是错过了关键期,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但是养这只猫咪让我们可以重新学习爱与被爱,学习关注生命。

猫咪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一员了。它的到来真的让我们家的生态系统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我都不敢相信,原来不接纳养只猫咪的那个人——爸爸也成了最最喜欢晒猫的人,他朋友圈的人都知道我家养了只“大眼儿”猫哈哈!

有句话就是“好奇害死猫”,猫咪真的是对什么都好奇,我们家来了快递它第一个跑来验货,抓抓挠挠然后要跳进纸箱玩耍一阵子才罢休。猫的嗅觉非常灵敏,经常在家里做了鱼虾的时候就离不开饭桌了,搞得有时候会关它一会禁闭。有时候也乐得它在表演绝技,这家伙很会“装蒜”,在大家都看着它的时候装作睡着了迷惑你,让你毫无防备,当你瞅眼不见它就逮到吃的了,偷吃东西的时候是眯着眼作案,“掩耳盗铃”“眯眼盗食”,观察多了才发现它很有点小聪明,智商大概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我们还经常推荐有孩子的家长养只小动物,最好养猫,因为猫最好养,也很讲卫生,会自己清理,只要准备了猫砂盆,便便也会自己埋起来,不需要费时间去遛,按时打预防针做绝育也就没有任何担心了。

我觉得抑郁的孩子养小动物,可能最适合的是猫,为什么呢?据我的观察和了解,一些孩子往往是自我匮乏无法做自己,而猫咪是很有点高冷独立的姿态,需要粘你的时候又很亲昵温暖。相比之下,狗虽然更容易亲人,可有时候却过于刻意讨好了,而抑郁的孩子往往不善于拒绝,正所谓“讨好型人格”,他们也为此而痛苦,于是难免把这种情感投射过来。

 

四  

面对死亡

有同事还担心地说:不想养小动物也有一个原因,它们死的时候家里人会难过,好长时间受不了。

我倒是很看得开这件事,因为小时候经历过养猫狗离世后的痛苦,对于一个小孩子真的是很难受的,但是现在想想,这也是人生必经的丧失吧。没有人会陪我们一辈子,养只小动物,提前经历这种丧失和哀伤也是有必要的。

我们家长,要重视这种丧失和哀悼的处理,不能回避,或者随随便便,觉得无所谓,结果留下隐患或者遗憾,这也是我们人生无法回避的课题,需要我们提前学习和面对。如果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不也是一种幸运吗?

人生总会有别离的伤,经历过就会有一些免疫吧,经历过,才会更加珍惜当下吧,所以,不要预设它们能够陪伴我们多久,顺其自然,勇敢面对。

养猫和养孩子差太不多。对生命最初的抱持和陪伴,是人活下来并成长的基础。

 

作者简介:

山竹

从事中小学教育20余年,学习心理咨询5年,曾参加浙江大学心理咨询技术高级研修班培训。有丰富的自我成长、陪伴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和家长的经历,并有带领心理团体的经验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