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17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4月26日

 


  本期封面报道“北京新造城运动”,从确定选题到完成报道,历时一个半月之久。最终的报道,完全颠覆了选题时的判断。

为什么如此周折?在于如何认识北京征地和拆迁的逻辑。

从结果看,北京新一轮城市扩张中的征地和拆迁,相对于全国很多地方,是“施仁政”。如“大望京模式”把土地升值收益较多回馈村民,“北坞模式”更是让村民用宅基地换回迁房,还为村集体预留产业用地,几乎等于农民能以集体土地,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好处。

随着采访的深入,发现其中有太多的特殊性。因为并不存在一个简明的法律程序,以及一个统一、公开、透明的市场谈判机制。相反,导致粗暴征地和拆迁的利益驱动机制仍然存在,而民众的反抗则是形形色色,其中亦不乏狡黠和谋略。也许和过去略有差别的是,胜与负,会有更多的变数。

当今中国社会,土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透过政府和民众的利益博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政治过程。政府处理土地以及相关问题,最终还是得从政治出发。而当今最大的政治,是和谐与稳定。政府的行为,并非出于某种一成不变的价值理念,更多的仍是对得失利弊的取舍。某件事情,一旦成为舆论焦点,就会以中国特色的方式获得解决。而在闪光灯消失之后,一切依然故我。

在采访和写作中,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性,屡屡进入视野。我们希望探知,北京拆迁的逻辑,能否复制到其他地方?

曾听闻感叹:目前的中国,一切问题最终都归结于政治——果如斯言,到了将来某一天,该如何解开此结?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