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写下这个刺眼的标题,或许会让爱国者们义愤填膺。
但是,贵州毕节五儿童殒命垃圾桶的消息,不能不让我产生这样的联想。寒夜,垃圾桶,狭小的空间,挤在一起取暖最终死亡的五个儿童,实在是一个比“卖火柴的小女孩”意象更为丰富的惨剧。
这个事件集中反映了当今中国的主要矛盾:贫困的农民;留守儿童的孤苦;乡村教育的失败;政府的官僚;社会的冷漠——它是城乡差距的缩影,也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最初,在获悉这个新闻后,有一个疑问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管怎么样,这些孩子也有自己的家,为什么他们死也不肯回到20公里外的家?他们的家人,为什么也听之任之,不去寻找?这个问题困扰着我,挥之不去。
昨天,我们的记者王婧发来了采访笔记。她走进了五个儿童生活的苗寨。这个村庄在大山深处,通往外界的道路狭窄崎岖,路上泥泞多没及脚踝。10公里的山路,没有公交车。村民们要出山,只能步行。成年人大约需要两小时,才能从村里走到镇上。
走进其中一家的土坯房,里面摆着两张床。一张床上铺着稻草,另一张床只有木板。家里除了一口柜子,再无他物。房间散发着强烈的霉味。村里没有自来水,每天清早,家家户户都要走两里的山路,只有那里才有一口水井。
读完这段采访笔记,我的记忆刹那间被点燃:10年前,我也曾经到贵州的贫困山区采访,那里的贫困和王婧描述的几乎相同。10年过去了,这里没有任何进步,时间对于那里的进步毫无意义。
我明白了那五个孩子为什么要结伴外出:因为山外再艰难,也比家里的日子好过;我也明白了他们的家人为何对他们不管不顾:因为在极度贫困下,人的精神会萎顿,亲情也会变得淡漠。
我无意于谴责五个孩子的父母,也不想抽象地批评政府和社会。这是时代的悲剧。当今中国极端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一部分人推上锦衣玉食的高位,同时把一部分人逼进了垃圾桶——这是垃圾桶里的中国。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