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按:近日,腾讯请财新去做讲座。分配给我的题目是:“记者采访带回大量素材,如何在短时间内写成一篇质量较高的稿件?”

遵此,我准备并完成了一次讲座。以下是讲稿提纲,供传媒同仁参考。冀有万一之得者。

----------

一、对自己所写的稿件的最终形态,有一个完整的想象。

   

    有目标,有方向,有蓝图。

  (好比盖房,是盖别墅,还是办公楼、商住楼?

   好比做一桌菜,是西餐,还是满汉全席?)

 

   其实,不仅在写作时。做新闻,在进行新闻价值判断、确定一个选题的时候,就要对未来稿件的,有一个具体的想象,这是新闻的起点。(当然在随后的采访中,对这个形态,要适时作出调整)

    进入写作阶段,这个想象要更具体。    

    有目标,才能策划行动路径。

 

    胸有成竹,大处着眼。

 

二、消化材料。

 

    熟读、理解、消化,归纳总结,对之烂熟于心,可以信手拈来,为我取用。

    力求把采访素材,整理成片段的、相对完整的、可用的模块。

 

三、框架式结构

 

     胸有全局,整理思维,局部操作。

   比喻:盖大楼。有整体图纸和工序,分成无数个局部,可同步施工。

   

    1.整体、宏观的思维方式。

 

    首先,心中有主题,据此形成文章主线。这是确定框架式结构的基础。

   

    把握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宏观中有微观,微观中有宏观。

    再微观具体的题目,也有属于这个题目的宏观。

 

    要有整体感、方位感。

    胸有全局,不纠缠细节。

 

2.整体框架之下,模块式生产

 

     搭框架,确定一个个板块。

     整体构架后,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开。

各自为战、各个击破。封闭、同步、分散运作。(比如拍电影)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分散压力。

     (潜水艇理论)

 

四、次序和步骤     

  

    1.落实新闻点。

    新闻点或称成稿点。即新意所在。包括新的事实、新的角度、新的分析等等。  

    依据成稿点,形成主题。采访和写作才有方向。

 

    这也是搭建框架的基础。          

 

    2.框架设计

 

    紧扣新闻点,设计框架。

 

    框架设计的要义:完整性。

    可以不求细节,但必须完整,不能缺胳膊少腿。

    (比喻:建楼的时候,考虑要全面,功能要齐全,如果中途返工,或事后弥补,代价就比较大)

       

    3.根据结构,切分材料,称之为“打隔断”。

 

    隔断就是结构的分界。打隔断是对材料的大致切割。

    打好隔断后,结构就成为一个个框架。素材就成为一个个可以随时填充的模块。

    做完这项工作,文章大致成形了。

    这个时候,可以发现缺什么,还可以补充。   

    A内容:新闻六要素

    b逻辑:现象、原因、结果、办法    

 

    4.归位

 

    这时,工作相对简单了:把材料细致地装入各个隔断中。

    此时,还可以在框架式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写作的逻辑微调结构。

 

    两个逻辑: 理论的逻辑(思考的逻辑)和写作的逻辑。   

    理论的逻辑:如何全面完整深刻地认识这一事物

    写作的逻辑:如何引人入胜地表达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

    这两个逻辑有的时候是同一的,有的时候需要分开。    

    写作的逻辑最终表现为写作的结构。要根据发现的文章成稿点,理出一个成稿的思路,找到一个中心线,围绕这根线,组织材料。

    有的是时间线。有的是内容线。有的靠一个关键词。这个词,可称为“题眼”。

 

 四、精致成文

 

   1)做小标题。

 

    小标题很重要,它是隔断的标志。也是路标,指引着文章的走向脉络。

    定下小标题,就可以进行转折、过渡和衔接。不然没有方向。

     

    2)转折、过渡和衔接

     开头、结尾也要在这时考虑。开头结尾不仅是技巧的问题,也是事实的问题。有时需要补充采访事实。

   

   3)字句的修改

 

    目标:简洁、准确、畅达。

    在这样的前提下,越短句子、浅显的词汇越好。不求深奥。减少读者阅读的困难。

    简洁的办法是,要学会概括。这无关能力,只需勤快。

    吃透内容后,用自己的话说。不要用专家词汇,不要用文件。

    要用直接引语。但不能多,要少而精当。符合人物的角色和身份。

    写完之后,全文再看一遍,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尽皆删去,毫不可惜。

 

 五、总结

 

    框架式结构的好处,是便于运筹时间,避免返工、避免重复劳动。

    就像一道道工序,顺理成章的衔接。 

 

    更重要的是:把复杂的劳动分解开来,分散和化解疲劳和压力。

    可以相对不用太集中精力。尽可能轻轻松松地工作。

    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

    可以正着写,也可以倒着写,也可以跳着写。也可以跳到另一篇文章去写。

    这样可以实现一个目标:一个人同时做好几件工作。忙而不乱。有序运转。

    节约时间和情绪。

 

六、特别说明

 

     本文所述技术,不适用于所有文章。

     比较适应于政策报道、突发事件报道、解释性报道。

     不适用于故事性报道、思辨性报道。 

     遵循此技法,就想写出一篇好文章,纯属痴心妄想;但想写出一篇不太差的文章,唾手可得。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