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写了博文“干新闻的六个好处”后http://zhangjin.blog.caixin.com/archives/78329,应和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

甚至也有同事表示不满。他(她)们说:我就热爱旅游!平常出去采访,那么大的压力,哪有时间和闲心去逛?也有的说:我喜欢朝九晚五!免得我整天都得在工作状态!

前同事常红晓留言:“这篇把当记者的好处都说尽了,下篇该写写挑战和应对了吧?”

好吧,遵红晓兄提示,我来写写“干新闻的若干不好处”。

 

一、焦虑

焦虑是所有记者和编辑最共同的感受。“惺惺相惜”是也。

截稿线是焦虑源之一。交稿时间到了,编辑等着初稿,版面等着成稿,发行等着成品。可是,稿子出不来,从记者到编辑到值班主编,谁也逃不了焦虑。哪个记者未曾有过因稿子被催、被逼而丑态百出?

第二焦虑源来自采访。采访是新闻的起点。好的采访是成功的一大半。可是,现在采访越来越困难。有官方的推诿和封锁,也有被采访者的拖延、傲慢甚至斥骂。有的时候,整篇报道,就卡在一个采访上,成功近在眼前却不可即;或者其他同行已经突破而你不能突破,那个焦虑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二、劳累

新闻求新,这要求记者每天都得面对新领域、新事实。

常规操作程序是这样:记者接到题目,第一件事就是研究相关背景,学习专业知识,找到新闻点和采访突破口。假如第二天就要出差,只能连夜看材料。很多记者都是在行前打印出厚厚一迭材料,在飞机上看。

白天采访之后,当晚连夜整理成memo,消化采访所得,并确定第二天的采访方向。争分夺秒,犹如打仗。有同事说没有时间游玩,这是真的。就算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啊!

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体力脑力同时消耗,这就是记者的宿命!

 

三、风险

新闻面对的是社会。社会纷繁复杂。干预现实,就要与风险相伴。有政治风险,有社会风险,也有人身风险……

突发事件记者更是如此。一声号令、千里奔袭、风餐露宿、夙兴夜寐;被辱骂、被驱赶、被追打、被扣留……有经历的记者,早已淡然处之。

我的前同事庞皎明,在《邵氏弃儿》的记者手记中信笔写过几句:“深入山西各地,与煤矿工人同吃住,去探寻煤窑的黑金江湖……我们拿着微薄的薪资,但却充满斗气……说‘社会需要我们这样的人’,可是,‘社会’又是谁呢?我们被人追打、呵斥,在盘山公路上以时速120公里的速度逃命......

 

四、管控

这个问题敏感,不多说了。

只想说一个后果:管控对记者和编辑来说,都是摧残性的。它好像不如风险那么剧烈,但却是一种慢性折磨。

我的同事王和岩在发出谷俊山系列报道后,我曾经为她写过一篇“编辑手记”,“我已经等了一年了……”,http://zhangjin.blog.caixin.com/archives/67129 其中有这么几句:”等待对和岩来说,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付出艰辛,收获近在眼前,却可望而不可即。意想中的欢呼只是在耳边缭绕。希望之后,是失望,却又不断绝希望;希望和失望就这样交错缠绕着她……”

 

写完以上四点,一定有同事希望我写第五点,“钱少”。

公平而论,和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相比,媒体行业的工资并不算少。只是因为干这个行业投入太大,相形之下,收入就显得少了。

因此,“钱少”不能算干新闻的“坏处”,只能算“不足”。

 

有以上四点,似乎苦不堪言,是吧?

但是,凡事相辅相成。君不见经受过记者职业考验的人,都“特别能战斗”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事。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见多识广,得失泰然。这是这个职业对人的锤炼。

前两天,我们一拨同事到古北口秋游。事后总结,当过记者和没当过记者的,就是不一样。

一是爬山。到了目的地,几个女记者,扔下行李就去爬山;没当过记者的,要歇一歇再去;二是游玩回来,几个没当过记者的反映,住农家院被跳蚤咬了。几个女记者相视一笑,若无其事。

为什么?经常出差,早皮糙肉厚了。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