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4年下半年,“新常态”成为财经领域的高频词汇,一时间解读蜂起。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此作出权威界定,概括出九个方面的特征,准确详尽,一锤定音。

我则愿意从更原初的意义上理解这个词:“新”,意味着前所未有;“常”,意味着稳定。如此,“新常态”就是指一种在当下和将来较为稳定的新状态。认识新常态,就是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从而有助于看清未来发展趋势。这对于走好今后的路,是非常有益的。

推而广之,当今中国的新常态是什么?我认为大概有如下特征:经济增长的动力和下行的压力并存;强烈的改革诉求和巨大的利益集团阻力并存;民间不可压抑的活力和顽固的桎梏并存;百姓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现实的阻碍并存。

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但仍然值得肯定。至少,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不会头脑发热,不会盲从盲动;也不会一蹶不振、一溃千里,而能够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筚路蓝缕。

这也是一个务实稳定的状态,它可以按照自身逻辑运行,不会轻易被其他力量改变。故此,我愿意用萨特一本书的书名,来概括已经到来的2015年的特质——“理智之年”。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新一年到来时,《中国改革》尝试做一些改变。我们增加了几个专栏:

“调查”——它将记录财新记者在中国基层观察改革、研究改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它重事实,去雕饰,少空谈,着力于实践和技术;

“国是”——它将提供一个平台,让关心中国的人就一些大问题、真问题畅所欲言。这个栏目不放言高论,也尽量避免一事一议,重在普适性和建设性;

“影像”——所谓知人论世,旨在记载那些为改变中国付出努力的人们的心路历程;

“史通”——顾名思义,是梳理历史,烛照现实;通古今之变,冀长治久安。

五年前,《中国改革》第一次改版时,编辑部提出,《中国改革》要紧扣改革进程,引领改革热点,凝聚改革动力,成为“重塑中国的思想力量”。今天,这个目标没有改变。这个“思想力量”,既不高深,也不复杂;它是常识,是公理,也一定能为普普通通的民众理解、接受,并付诸行动。——子曰:道不远人。

当下,有关方面几乎言必提“新常态”。要形成新常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各种复杂的因素依然让当今中国面临风险考验;实现新常态,需要更沉稳的心态,需要对世界、对自身的理性把握。这正是本文标题“理智之年”的含义。

理智,隐含着客观、内敛、务实、行动。这也是我们这个团队的特质。多年来,我们经常用一句话来鼓励自己:“从不低估困难,永不放弃努力。”——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愿以此与读者共勉。

话题:



0

推荐

张进

张进

39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渡过》作者,“渡过”公号创办人,财新《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