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0年10月18日 13:20

【编辑絮语】“宜黄来函”的意义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41期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18日


  10月12日,财新网以“来函照登”的形式,全文刊发宜黄官员 “慧昌”的文章,迅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一场“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大讨论。

几天来,多位媒体朋友来电询问:是否确有“慧昌”其人?“慧昌”真是宜黄官员吗?他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在此我郑重作答:此事绝非财新传媒策划;“慧昌”确是宜黄县一位普通官员;此文不排除作者征询过他人...


阅读全文>>
2010年10月11日 13:27

【编辑絮语】自上而下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43期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01日   
   

如公众之所望,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文本终于公布了。本期封面报道,即专访“十二五”规划建议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对未来五年的国策作权威解读。

和以往相比,此次“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特点,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其实,这个主题和主线,多年来中央一以贯之,问题...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27日 13:22

【编辑絮语】追寻善意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39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9月27日   


   本期封面报道聚焦慈善,盖因巴菲特和盖茨月末要来北京请中国富豪赴宴,引发公众无限兴趣,也给富人出了一道难题。

富人们该怎么办?捐还是不捐?不捐,或捐少了,会被骂“一毛不拔”“为富不仁”;捐了,甚或“裸捐”,又会被说成“作秀”“炒作”;有人真心想捐,却又找不到放心的去处;想自己办一个基金会,又遭遇政策壁垒——这就是目前中国慈...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13日 13:24

【编辑絮语】利益和良知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37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9月13日 | 评论(1)
   

9月新学期伊始,一个不和谐音是安徽换教材事件。开学前,安徽蚌埠、阜阳、宿州、淮南、滁州五市19个县100多万学生,用了多年的英语教材突然被更换。

这不是小事,大家都念过书,都知道上课中途更换教科书对学生意味着什么。作出这个决定,得下多大决心,承担多大责任!通过记者的采访,我们得知,其中并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看来,利益,...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26日 12:59

【编辑絮语】免于恐惧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30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7月26日 | 评论(1)
  
 
  这一周,最热闹的新闻,莫过于武汉“打错门”事件。这个事件暴烈的性质、诡异的逻辑,引发诸多疑问:

其一,如果六个警察真是“打错了”,那么,他们想打的是谁?作为设在省委里的“信访专班”人员,他们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或许打人就是他们惯常的对付上访群众的工作方法?

其二,被打的厅官夫人多年来一直为女儿的不幸遭遇讨说...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12日 13:01

【编辑絮语】水是有生命的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28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7月12日

 

几年前,曾读过一本书《水知道答案》,作者江本胜,日本人,连续数年用高倍显微镜在零下5度的温度下拍摄各种水的结晶,最后他有一个发现:“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所呈现的结晶,像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样美丽而工整;听了肖邦的《离别曲》的水晶体,美得小巧玲珑,并分散成几块。”“让水听了充满愤怒与反抗色彩的重金属音乐,它的结晶的形状就全...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14日 13:03

【编辑絮语】保障平等议价权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24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6月14日

 

起于珠三角的涨薪潮,正波及全国。各方不同的反应,最终指向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薪资水平是合理的?

经济学的理想解释,是靠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前提在中国并不存在。现实是,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劳动者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分割等等人为的政策,也有利于资方。造成的结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31日 13:05

【编辑絮语】抚慰心灵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22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5月31日 

  

在做富士康报道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当年“黑砖窑”里的奴工,受到非人的对待,还能忍耐、反抗乃至逃跑;富士康跳楼的员工,人身是自由的,却宁可自杀,也不做其他选择?“碎片化生存”等描述,能够让我感知他们的痛苦,却不能解释他们赴死的决然。

恰巧在微博上看到一条:“刚和一位从富士康‘卧底’归来的友报朋友聊天,其中一个细节让人无...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26日 12:47

【编辑絮语】土地的政治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17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4月26日

 


  本期封面报道“北京新造城运动”,从确定选题到完成报道,历时一个半月之久。最终的报道,完全颠覆了选题时的判断。

为什么如此周折?在于如何认识北京征地和拆迁的逻辑。

从结果看,北京新一轮城市扩张中的征地和拆迁,相对于全国很多地方,是“施仁政”。如“大望京模式”把土地升值收益较多回馈村民,“北坞模式”更是让村民用宅基地换回迁房,...


阅读全文>>
2010年03月22日 12:52

【编辑絮语】向上的通道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12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3月22日

 

  
  本期新闻多多,“造假骗官者”王亚丽的故事可堪玩味。

一个初中未毕业的村姑,既无显赫的身世,也无广阔的阅历,更无从政的训练,靠着伪造履历,傍大款,攀高官,居然一路升迁,成为地方上的“政治明星”——这样的“奇迹”,只能发生在转型期的中国。对于她,无论怎么谴责大概都不为过;但同时我觉得,她的人生也是一个悲剧。

王亚丽不是一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