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5年04月04日 02:48

“时间开始了”——《财新周刊》出世的夜思

(一)

夜不能寐。把“舒立观察”《未来从现在开始》,读了一遍又一遍。

请允许我当一次“文抄公”,把最触动我的话摘引一下吧:

“政治多少兴废,经济多少起落,社会多少沉浮,中外多少风云,在每周出版的200多期杂志中,一一呈现;板块碰撞,时事沧桑,大格局,小故事,周刊一直在报道,留下了对这个时代的一份精准记录。”

“我们理解的新闻重要性,植根于中国现实。我们关注的中国国情,正是这个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转轨,...

阅读全文>>
2015年04月03日 13:42

复杂中国的复杂问题(《中国改革》2015年第4期卷首语)

苏轼《后赤壁赋》中有一名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极具诗情画意,如今却可用于对当今社会经济状况的描述。其寓意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全社会对于经济增长非常依赖。当GDP强劲时,一些问题和隐忧暂时被掩盖;一旦经济增速放缓,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就会“水落石出”,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当下的社会形势便符合这个特征。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金融领域的风险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25日 17:19

【业务交流】之十一:《给年轻记者的信》读后感

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塞缪尔·弗里德曼所写《给年轻记者的信》一书,感同身受。文章的思想太密集,为了阅读方便,摘引对我比较有启发的段落,加一些自己的感想,供同道讨论。

 

■ 不要认为新闻正在远离我们。传送媒介从纸张变成电脑,记者被重新命名为内容提供者……但是好奇心、充满活力的研究、敏锐的分析和雅致的文风是绝不会过时的。它们越稀有,这些特性越弥足珍惜。

——是的,...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24日 15:27

【业务交流】之十:怎样判断新闻的价值?

【按】今天上午,受人民大学新闻系之邀,给本科生讲了一堂课,题目是“怎样判断有价值的新闻”。现把讲课提纲整理如下,供同行讨论、批评。
 
(一)新闻价值判断的重要性

没有新闻价值判断,就没有新闻。
       新闻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新闻价值判断能力。
       新闻价值判断,是新闻工作的起点和终点。
       新闻价值判断贯穿于新闻工作全过程中。
 
(二)新闻价值判断的意义

◆判断是否构成新闻
       ◆决定投入多少人...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07日 01:24

免于恐惧

这篇博客选择在这个时节发表,是有特别含意的。三年前的此时,我罹患双相情感障碍,病重而不自知。在用极大的毅力完成了最后一篇封面文章《追求效率民生》,又挣扎着为“两会”报道编了几篇小稿后,终于在312日这一天轰然倒下,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病程。

一晃三年过去,回望当时的苦痛,恍如隔世。我曾经读过一句话,大意是说,一种病痛,其本身就包含着治愈的力量。对于精神类疾病来说,更是如此。如今,我可以比较有把握地确认...

阅读全文>>
2015年02月07日 08:13

银的花——东北的冰雪雾

银的花——东北的冰雪雾

1月31日至2月3日,我休假,到东北小游,主题是冰雪雾。沿途拍了不少照片。回家后整理,仍身临其境。不知道是风物产生了摄影,还是摄影使风物更有了兴味。

 

1.《曙色流连》

1月31日晨7时许,抵长春站,正是东方微露曙色之时。站台上,看到四个乘客站成一排抓拍晨光,我也就抓拍了他们。

 

 

2.《蹒跚之城》

到长春后,换车向吉林市进发。吉林市是东北老工业区,计划经济时代以化纤闻名,而今已经老破。我在工人日报...

阅读全文>>
2015年01月24日 00:55

瞬间已去,永不再来(摄影小结)

瞬间已去,永不再来(摄影小结)

自去年731日,我贴出博文“怎样用手机拍出好照片”,一晃半年过去了。这半年,我手机不离手,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作品多多,佳者寥寥。

尽管如此,还是搜检一番,整理出一些较为满意的照片,作为一个阶段性的路标。

并以此怀念那一旦呈现,即已逝去,并永不再回来的瞬间。

 

1.       《新年夜的盲艺人》

这张照片摄于20141231日晚11时许,王府井大街。在欢庆新年夜的流光溢彩中,我看到了这位盲艺人。因光线...

阅读全文>>
2015年01月19日 17:18

理智之年(《中国改革》 2015年第1、2期合刊卷首语)

2014年下半年,“新常态”成为财经领域的高频词汇,一时间解读蜂起。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此作出权威界定,概括出九个方面的特征,准确详尽,一锤定音。

我则愿意从更原初的意义上理解这个词:“新”,意味着前所未有;“常”,意味着稳定。如此,“新常态”就是指一种在当下和将来较为稳定的新状态。认识新常态,就是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从而有助于看清未来发展趋势。这对于走好今后的路,是非常有益的。

推而广之...

阅读全文>>
2015年01月17日 23:10

小杨的庞麦郎

 因庞麦郎燃起的战火烧向了朋友圈。一整天朋友们都在讨论此事。恕我孤陋,从没听说过这个人。看大家吵得热闹,我也产生兴趣,打开了链接,《我的滑板鞋》

这是他的成名作。听后第一感觉,这不是唱,是在说。但是听了一会,我的笑容收敛了。

关掉视频,我对大家说:“我觉得不错。还有些感动。对不起,是真的,不是装的。”

“为什么?”有人问。

我想了想,说:“说不清。我再去听一遍,看能不能抓住是什么感染了我...

阅读全文>>
2015年01月14日 16:19

关于央视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报道的“补救”

         我的博文“一封巴黎恐怖袭击案亲历者的来函”发出后,网上出现一段话:

“转原来同事朋友圈的微信:第一次采访后当事人觉得被误会怯弱,于是记者又做了第二次采访。片中当事人提到了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播出后他向记者表示感谢。之后就有了财新的博客…”

关于这个“第二次采访”,我又询问了同学王方辉。他答复如下: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立刻就给王记者微信留言,表示抗议。

王记者好像很慌乱,解释说,...

阅读全文>>
2015年01月14日 08:29

一封巴黎恐怖袭击案亲历者的来函

20多年未曾谋面的大学同班同学王方辉,突然发来邮件。读后才知道,他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中,曾猝不及防面对恐怖分子的枪口,和死神擦肩而过;而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过程中,又遭受记者的欺骗、歪曲和愚弄。

他求教于我:这是为什么?

以下是他的来信(我略作删节)。

 

和凶犯面对面 

“张进老弟:你大概也听说了我的“故事”,反应肯定是不信,不奇怪,连我都不信这事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查理枪击案那天上...

阅读全文>>
2015年01月12日 00:48

财新5周年晚会剪影

财新5周年晚会剪影

5年了。

记不清今天是谁在年会上说,5年前刚出发的时候,谁也没有预料到将会遇到什么。如果预料到,很可能没有勇气走下来。

不管怎么样,我们走下来了。路还长,能否成功,尚不可预见,但毕竟,5年的时间里,我们明确了方向,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心态,凝聚了队伍。这恐怕是比成功更重要的。

今天的年会和晚会,是对过去5年的巡礼,也是再出发的奠基礼。

先发一张热身照片,是我们的摄影师为大家拍的集体照。

接下...

阅读全文>>
2015年01月09日 16:45

【旧事新叙】之九:王平村矿的死亡

【旧事新叙】之九:王平村矿的死亡

 

整理旧作,翻到去秋和两位旧友重返王平村时拍的照片。王平村是京西的一个煤矿,1991年至1992年我们曾经在这里下放。那时有一个规定:凡直接从学校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要下基层补课。于是,我和工人日报8位同事,来到京西王平村煤矿,当了一年矿工。

20多年后重返故地,才知王平村矿早已停产。我们曾经劳作的地方,已是断壁残垣。山河宛在,静默无语;今兹故人,亦非盛颜。回京路上,感时抚事,想把当年的往事留一个记录,但一直...

阅读全文>>
2015年01月05日 09:49

穿越一切的力量

想起前几天在安定医院看到的一幕,随手记下来。

长长的幽暗的走廊,被一道斜阳穿透。暗影中,一辆轮椅缓缓而行。

轮椅上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埋着头,神情委顿。突然,老妇人喊叫起来:“妈妈!妈妈!!妈妈!!!”推车的中年妇女立刻上前,把老妇人的头抱在怀里,轻轻拍打她的后背。慢慢地,老妇人安静下来。

等了一会,我上前询问。这位白发老妇人83岁,患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多年,已经不认人了。那中年妇...

阅读全文>>
2014年12月20日 14:52

“人还在,心不死”

“人还在,心不死”

此次第五届财新峰会上,我受命主持“土地改革”一节的讨论。为了当好主持人,我请我们的跑口记者汪苏辅导我。

她先费心费力给我讲解了土地改革领域的一些基本原理。我有些不耐烦,说:“咱们不谈原理,直接谈操作。谈现在改革到底卡在哪里,应该怎么办?”她说:“不把基础问题谈清楚,没法谈技术啊。”我说:“难道到今天了,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了,还需要谈这些基本原理?”她瞪大眼睛说:“就是啊!现在就是...

阅读全文>>
2014年12月15日 21:57

吕楠的摄影

吕楠的摄影

今天一整天都处在激动中,这是吕楠的摄影带给我的。他的作品让我感到震撼,思想得以升华。遗憾实在是太晚,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中国有这样堪称伟大的摄影师,和这样崇高、肃穆、庄严的摄影。讨论吕楠,不必注重于他的摄影技巧,而在于他的作品传达出的人道的光辉,以及他走过的路。

他的作品验证了我关于摄影的一个判断:摄影的本质在于发现;好的摄影的中心应该是人;而人是在真实生活着的人。至于摄影技术,那是往后排的事情;最...

阅读全文>>
2014年12月05日 23:50

相信民间的力量 (《中国改革》2014年第12期卷首语)

  时值2014年岁末,本期杂志以回顾改革为主题,是顺理成章的。这一是因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二是因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重申“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将为改革奠定深厚的制度基础。

  一年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深化改革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

阅读全文>>
2014年12月04日 22:42

为“弃用死囚器官”点赞

123日, “2014年中国OPO联盟(中国人体器官获取联盟)研讨会”在昆明举行。研讨会上,原卫生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黄洁夫透露,从201511日起,中国将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器官移植使用公民器官捐献。

很多人不一定能明白这条消息中蕴含的深意,我却为之既惊且喜。

早在5年前,我们这个团队还在办《财经》杂志时,就做过一期封面文章《器官何来》。这篇文章报道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盗器官案,揭示了中国器官买卖的...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30日 23:07

白夜

白夜

11月的最后一个下午,我到酒仙桥办事。

在北京20多年了,居然是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惊讶于这里的破败。好像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历史在这里停滞。

信手拍了一些照片,算是对80年代记忆的追思。

这是一个狂风大作的下午。落叶在风中无助地旋转、飘零。

回程时,已是黄昏。坐在驾驶室内的副座上,我在行进中拍了一组照片。因是逆光,阴阳割昏晓。我名之为《白夜》,恰似这几日心情的写照。

 

...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28日 21:54

浙江景,浙江人(配图)

浙江景,浙江人(配图)

11月中下旬,我以《中国改革》杂志记者的身份,在浙江做了一次穿梭式采访,对浙江很有好感。

为什么?因为我感觉到,浙江上上下下都很有活力。政府行政效率较高,但不太扩张自己的权力,比较讲理。这就给民间让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寻常百姓可以遵从自己的需要,经营自己的生活,得生民之乐。

用浙江省长李强的话说,浙江资源匮乏,浙江的改革,“就是把自己变成资源。”

这个道理,也是老生常谈,并无出奇之处。但做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