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1年08月02日 08:25

【编辑絮语】我心中的故宫

本文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1年第31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8月08日  

伴随着故宫哥窑瓷器破碎的声音,本期杂志推出封面报道“故宫蒙尘”。

我们一直关注故宫,她是中国历史的辉煌,也是中国文明进程的折影。三个月前,故宫窃案发生后,种种事实表明,这不是偶然。调查开始了,我们与各路知情人士交谈,问题一一浮现:有的匪夷所思,有的愚不可及,有的骇人听闻,直让人跌足长叹。“故宫蒙尘”这个封面标题,即灵光一现闪入脑海...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20日 14:18

【编辑絮语】轮回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24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6月20日    

 


   11年前,本期封面报道“保障房给谁”的责任编辑任波,还是一位年轻的记者。2000年5月,她写过一篇报道“房改迷局”,这篇报道虽然对中国房改选择渐进之路有所质疑,但至少相信:随着时任总理朱镕基郑重宣布“停止福利分房”,中国实物性、福利性住房分配制度基本结束,“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已经确立,不会动摇。

事...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08日 08:59

【时评】如何看待“五壮士”砸碑

一片叫好中,“五壮士”去砸碑,“风险”何在?“壮烈”何在?法律何在?

 ----------------------------------------

黑龙江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和“中国养父母”立碑,引来万众唾骂;有“五壮士”千里前往砸碑,赢得一片叫好。如何评价?

方正县事件中的“日本开拓团”比较复杂,先简单说一说“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

略研究一下历史可知,这些“养父母...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02日 10:03

【时评】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民主并非高不可攀。相信民主,民主才会逐步到来  -----------------------------

被称为“中国独立参选第一人”、曾在1998年当选为湖北潜江市人大代表的姚立法告诉财新记者:“潜江政府说,我给他们添了很多的麻烦。”

这就对了。人大的功能之一就是监督政府。各级人大代表们,请回忆一下,你当选以来,给政府添过多少“麻烦”?

今年,从7月1日开始,中国将全面铺...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23日 14:20

【编辑絮语】善与恶一步之遥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20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5月23日    

 

本刊“邵氏‘弃儿’”封面文章在海外同样激起了波澜。记者接到美国打来的电话说,一些收养家庭不愿意相信报道真有其事。特别是那户收养了杨玲的家庭,希望杨玲确实是被遗弃、然后送到福利院、再被他们收养的。

非常理解这些收养家庭的心情。他们的确难以接受:自己千辛万苦、千里迢迢收养的孩子,怎么会是抢来的呢?如果是,那么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10日 15:26

【编辑手记】黑白分明的新闻——《邵氏“弃儿”》编辑札记

黑白分明的新闻——《邵氏“弃儿”》编辑札记

(一)

我的儿子今年15岁。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丢掉好几次。尽管很快就找到,但那短短的时间里,我的惊恐、狂乱和崩溃感,现在想起来还是头皮发麻。

第一次大约是儿子三四岁时,地点是离家不远的柳荫公园。夏天的傍晚,游人很多,一眼没看牢,不见了。我在公园里无方向地奔跑,呼唤儿子的名字。估计在其他游人眼里,我当时和疯子无异。后来听人说,公园南门有个小孩。我飞快跑去...

阅读全文>>
2011年04月13日 16:05

【时评】专家岂可不慎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药家鑫弹钢琴强迫杀人说”一出,引来漫天口诛笔伐。为此李玫瑾五次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答辩,一次接受媒体专访予以澄清,仍未能平息舆论的愤怒。为什么会闹成这样?

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暂且不谈,本文简单分析一下技术问题。

李玫瑾解释称,她对药家鑫案的点评,是从专家视角和专业角度,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关系。言语间颇有不被普通大众理解的幽怨。但我觉得,李玫瑾恰恰在专业问题上出了...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14日 13:43

【编辑絮语】以监管避风险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10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3月14日 | 评论(0)
  
 

本刊视觉中心总监Paul来自英国。在为本期封面报道“干细胞黑市”做美术设计时,他不能理解: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尚在人体试验阶段,何以能在中国各地医院遍地开花,形成供需两旺、利润丰厚的临床治疗市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病人去接受治疗?他们会得到很多的钱吗?”他问。

我们告诉他,病人不但不能得到很多钱,相反自己要花很多钱,...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06日 13:54

【编辑絮语】两会三愿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2011年3月6日

 

每逢“两会”,新闻圈照例忙碌一番。各媒体排兵布阵,各显身手,风风火火,热热闹闹。

未能免俗,我们今年也派出多名记者采访“两会”。财新网推出的专题报道已经上线,本期《新世纪》周刊也将刊发来自“两会”的报道。尽管有媒体人自嘲“两会”报道是“自拉自唱、自娱自乐”,我们对代表委员们仍有一些期望。

一愿放眼全球。行使权利、参政议政时,希望代表委员们能留心一下正在发生...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05日 14:32

【编辑絮语】共同的事业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2年第9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3月05日
  

本期杂志出版时,适逢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召开。近些年,民生一直是“两会”焦点话题。如今各地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口号,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此前各地的“两会”上,都会亮出本地民生支出占GDP比重的指标,颇有些不甘落后的态势。

庞大的民生支出,能否给普通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本期封面报道“追求效率民生”,即讨论这个话题。民生支出...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28日 14:00

【编辑絮语】清澈的眸子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8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2月28日

 

分赴青海、宁夏、广西、云南采访的记者,传回了他们拍摄的图片。画面上,让我长久端详且莫名感动的,是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明净的眸子。

当今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城市孩子担心“吃得太胖”的同时,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吃不起肉,吃不起菜,普遍营养不良。面对强烈的反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最早提出“儿童贫困”的概念...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26日 14:03

【时评】道德是用来要求自己的

2011年02月26日 13:37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入职刚三年的汕头李姓女医生,因不愿患者在她值夜班时去世,发微博称“请您等我下班再死,好不?”引发舆论狂潮。起先女医生不肯承认是自己发帖,几天后,终于顶不住压力向公众致歉,医院也决定罚她到洗衣房工作。院方表示,这是该院史上“最严厉的处罚”,这位年轻的女医生“已几无可能重新做回医生”。

看了这条新闻,我惊出一身冷汗,开始自省起来。

多年前,我曾在杂志上负...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21日 14:08

【编辑絮语】斯土斯民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7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2月21日    

 

尽管已有思想准备,本刊上期封面报道“镉米杀机”刊发后,引起的反响仍让我们始料未及。为回应读者的关切,本期和往后,我们还将继续跟踪报道。

我们关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久矣。近年来曾陆续报道过一些基层案例,只因全局性数据难以获得,一直未能发表完整的、全面的报道。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获悉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随后多...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31日 14:10

【编辑絮语】赋权农民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5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1月31日


  刚刚做完上期封面报道“谁动了土地”,就听到中央要求户籍改革与土地脱钩的政策信息。(参见本期稿件“土地换户籍叫停”)。

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动向。近年来,全国一些地方的户籍制度改革,以进城农民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为条件。不少学者认为,这个做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真实意图是为了拿到农民的土地。

新政策显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农民获...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1日 14:12

【编辑絮语】乐见其成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3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1月17日   
 


  短短三个多月,本刊两次以慈善话题作为封面报道。上一次是在2010年9月底,封面标题“错位的慈善”,其中一篇文章是“壹基金‘中断’风波”;这次,是“壹基金再生记”。

壹基金成功转型,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壹基金由民间个人发起的基金,转变为公募基金,将给以官办为主的公募基金团体带来竞争和活力,并能以此为契机促进现有公募基...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03日 14:15

【编辑絮语】一路同行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1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1月03日

 

  
  本期特别报道“上访村长之死”,报道了浙江省乐清县发生的一起搅动全国的公共事件。目前温州市公安局已经定性此事为交通肇事案,排除谋杀可能,但舆情并未就此平息。而此事体现出官民对立、信任瓦解到如此程度,仍值得深思。

当今中国,积累了太多的社会不公。由于司法解决渠道不畅,受害者转而上访,不但难以求得公义,有时反而会招致加害方的报...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20日 13:12

【编辑絮语】平等路权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50期 出版日期 2010年12月20日
  
 

本期特别报道“北京治堵”中,提及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治理交通拥堵的故事。值得玩味的是波哥大市长恩里克的一段话:“我们真正在谈论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在波哥大,我们选择建设一个为人民的城市,而不是为汽车的城市。”

反观北京多年治堵,不能不承认,一个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解决,那就是:我们的城市交通到底是为了方便谁?

本周正...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13日 13:14

【编辑絮语】法律是一种信仰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49期 出版日期 2010年12月13日   
 

“法律是国家铸的一口大钟,你不去敲,它就永远不会响。”

说这话的,不是什么著名人物,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建筑工(见本期报道“农民工何正文维权之旅”)。为了“将来我们的孩子出来打工时,有一份体面的劳动合同,不再被拖欠工资”,并不懂法律的何正文,选择了相信法律,也幸运地为自己讨要到被拖欠的工资。

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法律。他的工友...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29日 13:18

【编辑絮语】一面是蛮横, 一面是虚弱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47期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29日

 

刚刚淡忘宜黄事件中的“抢尸”插曲,湖南常德又上演了一出“抢尸”闹剧(参见本期“常德:‘抢尸’与‘维稳’”)。

打开“百度百科”,“抢尸”居然发展成一个词条了——“由于事件当事人非正常死亡或者被杀等原因死亡,在调查结果未出来之前,为了弄清真相,死者家属不愿意火化,由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工作小组,小组成员一般由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组成,当然...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15日 13:28

【编辑絮语】“增减挂钩”的要害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0年第45期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15日 | 评论(3)
     

多地“消灭村庄”之举终于迫使中央表态。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强调“不得扩大试点范围”,坚持“局部试点、封闭运行、规范管理”。

“增减挂钩”原本不是坏事,意在通过耕地增减平衡,控制建设用地总体规模,最终保护耕地。可是,在地方的实际操作中,却演变为拆除农民房屋,让农民集中居住,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