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双相的十几年:崩溃-转躁-稳定

文 / 望平凡
图 / 张进
我今年29岁,曾确诊双相,现在经过治疗,可以正常工作。我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希望一些面临相似困扰的朋友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帮助或者启示。
一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小孩,小的时候大人们都夸赞我“活泼、懂事”,我的学业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但有一件事,给我童年的心底留下一层阴霾。那时我们家翻新房子,爸爸妈妈都起早贪黑地忙这忙那。结果有一次,妈妈做完事后回家做...
文 / 望平凡
图 / 张进
我今年29岁,曾确诊双相,现在经过治疗,可以正常工作。我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希望一些面临相似困扰的朋友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帮助或者启示。
一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小孩,小的时候大人们都夸赞我“活泼、懂事”,我的学业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但有一件事,给我童年的心底留下一层阴霾。那时我们家翻新房子,爸爸妈妈都起早贪黑地忙这忙那。结果有一次,妈妈做完事后回家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好像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
整天闷闷不乐,
只想呆在屋子里,
呆在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
后来我突然意识到,
这样的我,
好像出现了一些“故障”,
思维迟缓、工作费力、生活宕机。
我试着去专业医院寻求帮助,
幸运的是,
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
我通过
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逐渐开始回归到健康状态,
也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
……
如果你也正在对抗抑郁症,
并...
【前情提要】2022年6月1日,李香枝、徐凯文、姚玉红三位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者,来到南都观察“哀伤与抑郁——关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沙龙,分享他们的一线观察和专业思考,希望我们共同感受和理解所经历的悲伤与恐惧,安抚内心的创伤。本文整理自这次沙龙的记录。
嘉宾(按姓氏首字拼音排列):
李香枝:抑郁互助康复社区“渡过”平台运营总监
徐凯文: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生,大儒心理创始人
姚玉红:同济大学心理健康...
文 / 无名 图 / 张进
一个渡过青年群里普通的双相病人,愿意用文笔给您们描绘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一 我的涅槃
我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
终于走到了这里
曾经挥斥方遒的理想
现在只求小生活健康平安
曾经事事都要据理力争
现在只化为了云淡风清的随便
我是一只无面的野兽
我伤害过许多人
也被许多人伤害过
我曾经以为愤怒和孤独是我内心的养料
我曾经以为我是一个没有爱也不需要爱的人
我曾经憎恨...
文 / 萤火(渡过咨询师、辅导员,渡过父母学堂主编)
仇亲往往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相关,家长在过往生活中对孩子的控制越强,阻碍孩子独立越严重,孩子仇亲就会越猛烈。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不是特定仇视父母。谁阻碍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孩子就会仇视谁,比如学校里仇视老师,仇视权威——这种仇视是其内在发展受阻的冲突表现。
即便是没有生病的孩子也会仇亲,青春期叛逆就是这么来的。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发展自我同一性的...
文 / 阔乐硕(18岁)
从某一个节点开始,我习惯了照镜子。我总是后知后觉的。记忆里初中毕业前,除去早晨晚上盥洗时不得不与其面面相觑,我从不施舍它一眼。可是2020年初中毕业之后,我尤其爱上了镜子,看着自己邋遢、油腻的样子,心生厌恶,又深感大快人心。
说是爱上,其实是依赖,不知大家是否有过一种感觉或是状态:起初你是讨厌他的,虽然不妨碍他生来自带着的几分神秘顺着月光蜿蜒生长,穿过包围梦境的白色水蒸气,直入...
文 / 瑞宽
图 / 衣戈猜想(b站up主)
一
“二舅”的故事全网刷屏的同时,触动了全社会某根敏感的神经。有人感动于二舅苦难中的坚守,也有人质疑up主“贩卖、美化苦难”。
在笔者看来,二者都能够讲出自己的道理:“感动”是启示人们如何在苦难中活下去;“质疑”则警示人们活下来后要怎样减少苦难,即使up主本人未必有“美化苦难”之意,作为视频的观看者,人们当然可以提醒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
休学在家天天睡觉刷手机,真想把她手机没收了,可以吗?
我们对这件事是这样看的。
可以收手机,但是......
可以,但必需征得孩子的同意。
为什么孩子沉迷于手机?因为他没有成就感。
为什么孩子没有成就感?因为他在社会中受挫。
为什么孩子会受挫?因为他生病了。
手机只是外因,不是导致孩子生病的真正原因。如果强制没收手机的话,会击碎孩子的安全感(我在家里也会受到威胁),这时最好的方式是,跟他交流手机...
文 / 湘峰
图 / 张进
我的人生分成两个阶段:抑郁前和抑郁后。我今年48,抑郁25年,占据了我生命中的绝大部分。
我依然没能走出来,也许不是个够格的分享者。但,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二十多年的抗郁史或许能给他人一些帮助。
一
我的抑郁,我想首先有遗传因素。我的父亲,虽然在我14岁时就去世,且我们从未在一起生活,但回想与他有限的相处,基本确定他有神经功能症,比如郁郁寡欢,经常头晕。
其次是性...
【渡过父母学堂】是一个专注于帮助抑郁症家长的知识性服务号,文章内容与主题紧紧贴合抑郁症家长对于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疗愈孩子的日常困境,以高质量的科普文章助力家长成长。如果你想了解抑郁症治疗的相关知识、学习如何与抑郁症的孩子相处之道、帮助孩子更好的走出来,可在微信搜索公众号渡过父母学堂(ID: duguofuwu),关注我们。
”吕老师我该怎么办!我现在对孩子是百依百顺但是他还是不满足,甚至开始骂我打我!
吕老...
文 / 京京 图 / 张进
一
在如何称呼我这个问题上,我一般会给出三个选择,京京或XX,一个小名,一个大名;或者随您喜欢,怎样称呼都好。作为一个更喜欢倾听的人,今天却要一反常态,讲述自己,这让我有些不安:我的故事也许并无特殊,讲什么呢,这个病似乎就是个无限的循环,西西弗斯一般的人生,似乎是常态,也是必然,同现实社会的诸多难题一样,我们只是疲于应对。如果没有新东西,还有无必要再讲呢?没有必要再讲,本...
节目背景
在内卷严重的时代,青春期孩子在学业、人际关系、未知未来的多重压力下,频频出现各种令人头疼的行为——黑白颠倒、沉迷网络游戏、与父母对抗等等,甚至不少孩子因情绪问题躺平、自残、休学,家长多么渴望了解自己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可是,迎接家长的是紧闭的房门,电话、微信拉黑,曾经的“小天使”成了一点就炸的火药筒。
尤其是战疫期间、孩子网课效果不佳,在抑郁、焦虑的日子里,来三位青春期...
4月12日,自拍于病榻。
2022年2月14日,赴渡过杭州基地前,我做了一个耽搁已久的体检,发现肺部有一块2×1.5cm的阴影。于是紧急做CT,显示阴影部分是一个空洞,医生说可能是肺炎、肺结核、肺脓肿,也可能是肺肿瘤。因基地开业在即,医生同意我先做抗炎治疗,一个月后再查。于是,我带着消炎药和侥幸心理,就去基地了。
没想到,在杭州基地一呆就是50多天,等第一期月度营结束,已是4月1日。匆匆收尾后,我赶回北京。
4月6日,回...
2022年3月19日,在渡过杭州基地劳作归来。
【张进按】这是我近期最用心的一篇文章,凝聚了我十年求索的全部重要内容。起因是工人出版社决定再版《渡过》1-3,我想,《渡过》三册已属于历史,何必再版?但有友人劝说:你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有价值的;历史会不断重演,不同的人自然会从你的历史真实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故此,我同意再版《渡过》三册,不过除去对个别硬伤作必要的修订,不做大幅增删,为的是保持原文风格...
张进 / 文图(登上两公里外山顶,遥望基地)
2022年3月4日至4月1日,渡过在杭州基地举办了首期月度成人营。此前,渡过诸多线下营,都是在全国各地巡回完成,这回是首次在自己的基地举办,时间又延长为一个月;而基地占地20余亩,坐落在一座山谷中,风景秀丽,有自己的竹林和茶园,无论时空纵深,正适合落实探索已久的“生态疗愈”模式。
关于“生态疗愈”,我是这样论述的:“鉴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单个人的能量和耐心总是有...
【编者按】 12月4日-12月5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举行第八届年会,主题为“中国教育大变革”。渡过创始人张进参加了“家庭教育论坛”并做演讲,本文根据录音整理而成。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做一个分享。我本人不是做教育的,讲不出教育理论,今天也不会得出什么结论,只是讲一讲我们的实践。如果大家听完我的讲述,对青少年抑郁以及和周边环境是什么样的关系有一个大体印象,我就完成任务了。
一
先说一说我对青少年抑...
张进/文图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尚书 ·大禹谟》
历尽三年波折,渡过基地终将面世了。
三年前,基地只是一个理念和心愿;三年来,我们怀抱梦想,念念不忘,筚路蓝缕,终有所成。
当然,真正的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
一
先简略回顾一下渡过基地的来龙去脉。
2017年5月的一天,在北大六院院长助理原岩波带领下,我走访了北京海淀精神卫生防治院,那里的院内康复项目...